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3|回复: 0

熊出没大卖,喜羊羊哑火, “东方迪士尼”的梦该醒了 ...

[复制链接]

75

主题

7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3-16 13: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熊出没大卖,喜羊羊哑火, “东方迪士尼”的梦该醒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天天财经116,作者|魏笺
毫无疑问,春节档的最大黑马,是《熊出没·伴我熊芯》,截止发稿,以14.64亿的票房,拿下春节档第三,也是这个IP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
熊出没大火,最受伤的应该是喜羊羊。两者都是国产原创动画IP的代表,前者成了常青树,后者却逐渐过气,最终沦为B站鬼畜区的素材。
《熊出没》第一部大电影在2014年上映,获得2.47亿票房,而同期上映的《喜羊羊6之飞马奇遇记》,票房只有8619万。除了2020年,熊出没每年稳定输出一部贺岁片,票房一路走高,而喜羊羊在2015年就停止了出品大电影,等到2022年再上映时,已经错过了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
喜羊羊背后的公司也随着这个IP的衰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根据财报,旗下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等知名IP,但是其营收的主力是玩具销售与婴童用品。根据最新业绩公告,2022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3亿元至1.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1亿元。
近日,有投资者担心连续三年亏损,有强制退市或者ST警示风险。回复称,根据深交所规定,公司目前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相关情形,但2月份公司创始人蔡东青与高管的连续减持还是引发不少猜测。

图片来源:同花顺
这家想做“中国迪士尼”的公司,以玩具制造起家,大肆并购泛娱乐产业公司,最后折戟于电影市场,连年亏损,依靠婴童用品支撑营收,生动演绎了一个梦想破碎的故事。
喜羊羊打不过熊大熊二
“喜羊羊”诞生于2005年,首次播出就大受欢迎,成为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收视排行第八名,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国产原创动画。
2009年,制作公司原创动力推出首部贺岁大电影《牛气冲天》,制作成本只有600万,总票房高达1亿元,是当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远超上一年《风云决》创造的3300万元纪录。破纪录后,发行方还将该电影全国票价统一降为5元,希望让更多小朋友能欣赏这部影片。
尝到甜头后,喜羊羊每年推出一部贺岁电影,2009年至2012年的票房均突破1亿。
2013年,奥飞娱乐花6.34亿港元收购了喜羊羊相关动漫形象的商标和版权及其制作公司。同年,公司还专门设立电影组,运作奥飞卡通品牌的电影宣发工作。而这时,喜灰系列电影票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2014年1月,喜灰系列第六部电影《飞马奇遇记》上映,华谊负责宣发。那年春节前后,有13部动画电影扎堆上映。凭借华谊强大的明星资源,《喜羊羊6》请到了郑恺、白百何为新角色配音。华谊还联合当年的贺岁片《私人订制》为《喜羊羊》造势。

奥飞娱乐官网的喜羊羊大电影只更新到2015年
即使宣发铺天盖地,IP内容本身的颓势也已经无法阻挡。这一年,《熊出没》系列第一部大电影《夺宝熊兵》同期上映,票房2.47亿,远超《喜羊羊6》8619万的票房。
奥飞娱乐接手后,《喜羊羊》大电影仍未找到出路,2015年的票房仅为6000多万。出于制作成本和营收回报的考虑,喜灰系列暂停大电影项目,一停就是7年。
2022年春节档,喜灰系列大电影回归,这部《框出未来》延续前一年剧版《框出胜利》的情节,讲了个类似“灌篮高手”的热血故事。但这部续作的票房最终只有1.6亿,豆瓣评分也从剧版的8.3分跌到影版的6.8分,而只有6.5分的《熊出没·重返地球》却有9.77亿票房。
当时,有网友在百度的电影票房贴吧里提问,“同样是家喻户晓的国民动画,为什么《熊出没》的票房吊打《喜羊羊》?”
不少网友认为,喜羊羊中间6年大电影的空档使得基本粉丝盘的年龄层也断档了,小孩们都被熊出没抢去了注意力。也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两部电影不是在一个档次,《喜羊羊》最高的票房1.67亿还比不过《熊出没》最低的2.47亿票房。
其实如果考虑到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发展,《喜羊羊》确实错过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的最佳时期,而《熊出没》赶上了风口。
喜灰系列电影第一部上映的2009年,国内影院银幕数还只有4723块,全年总票房才62亿,破亿的电影也不过21部。而到了《熊出没》电影诞生的2014年,全年总票房已经逼近300亿,银幕总数达2.36万块,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大圣归来》《哪吒》等国产动画不断刷新国产动画票房纪录,这些电影面向成人受众,而熊出没和喜羊羊真正成了同一赛道上的竞争者。一年后,《喜羊羊》退出了,留下《熊出没》在春节亲子档里独自美丽。
到了今年,喜羊羊再度缺席,熊大熊二一举拿下春节档第三,系列总票房超过60亿。而喜羊羊背后的奥飞娱乐,面临连续三年的亏损,还不知下一部大电影能否成功上映。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制图:王涛
失意的“中国迪士尼”
上世纪90年代初,迷你四驱车因为日本漫画《四驱小子》和《四驱兄弟》火遍全国。当时,在商场的儿童游乐园里,经常摆着半人高的玩具跑道,旁边围着一群小孩,目光紧紧跟随着奔驰的迷你四驱车。
国人最熟悉迷你四驱车品牌是奥迪双钻,一句“奥迪双钻,我的伙伴”让现在年近三十的网友们念念不忘。这个品牌由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创立,而这家公司就是奥飞娱乐的前身。奥迪玩具于1993年成立,公司从日本田宫引进了生产技术,让迷你四驱车的价格降到进口车的三分之一,赚到了第一桶金。
到了2004年,迷你四驱车的市场渐渐冷却,创始人蔡长青又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奥飞动漫,想继续“动画+玩具”的营销模式。2006年,《火力少年王》推出,虽然尴尬的剧情让不少观众吐槽,但剧中的悠悠球因此变成畅销儿童玩具。
《火力少年王》的成功让奥飞动漫坚持深耕动漫产业,收购国内多家动画制作公司,从下游制造端向上游内容端转型。
之后几年,奥飞动漫推出的《铠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等知名IP均延续“动画IP+玩具”的盈利模式,推出的图书、玩具等衍生品成为公司的盈利主力。例如2015年财报里提到,《超级飞侠》的玩具、影视、授权等相关总收入接近2亿。
除了推出自研动漫IP,奥飞动漫也收购其他知名IP。以6.34亿港元收购“喜羊羊”后,奥飞又整合了韩国动漫品牌“贝肯熊”。
组建完动漫IP矩阵,奥飞想打通动漫产业链,接着进军游戏领域。2015年,奥飞旗下控股了9家游戏研发公司,还新创公司负责游戏发行业务。
奥飞2009年上市,一直以来财报都很好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年增长,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涉及动漫影视、玩具、电视媒体、婴童用品等多个盈利点。
2016年,奥飞动漫正式更名为奥飞娱乐,宣布将打造一个以IP为全产业链核心的泛娱乐生态系统,也立下了新目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迪士尼。一年后,公司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已有67家,涵盖“漫画、影视、游戏”等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领域,商誉高达26亿元。
从营收结构来看,当时的奥飞可能是中国最接近迪士尼的公司。
在2014年的财报里,奥飞的动漫影视类收入为3.6亿元,而动漫内容带动的衍生品玩具类收入为12.5亿元,占总营收的65%,是前者的四倍。在我国影视IP衍生品行业整体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了“迪士尼式”的收入模式。2020年的全球IP授权销售额排行榜中,排在第39名,是唯二入榜的中国企业之一。

奥飞动漫2014年主要营收 来源:奥飞财报
之后,奥飞的财报将动漫玩具与非动漫玩具类整合,2015年的玩具类收入占总营收62.41%,而影视类只占16.3%。一直到2017年,玩具销售收入始终占总营收的50%以上;2021年以前,玩具销售都是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
除了玩具这类衍生品,主题乐园也是打造“中国迪士尼”的重要一步。2017年底,奥飞开始布局“奥飞欢乐世界”室内乐园,以空间游乐和电玩为主,搭配周边产品零售。主题乐园都以轻资产的形式合作,广泛寻求合作商。
2020年疫情来袭,奥飞没有停下扩张脚步,下半年在杭州、西安、扬州等地区开业12家新门店。截止2021年,奥飞共运营20家奥飞欢乐世界直营店及9家加盟店,1家奥玩空间和3家奥玩奥乐迷你乐园。
不过,与迪士尼、环球打造的巨型室外乐园不同,奥飞室内乐园依附于商场,实质上还是想通过“体验+消费”售卖更多衍生品。
在提出“中国迪士尼”这个构想前,正是奥飞收购“有妖气”动漫平台的节点。2015年,奥飞娱乐以9.04亿元收购四月星空100%股权,创下当时动漫产业收购金额之最。
“有妖气”是早期国内原创动漫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诞生过《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等知名IP。2015年《十万个冷笑话》电影上映时斩获1.2亿元,是第一部票房过亿的非儿童向国产动画电影。
奥飞娱乐正是看重这些成人动画IP的影视游改编价值,希望将业务部署到K12+领域。在这之前,奥飞的所有业务只集中在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儿童市场。
奥飞接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将平台旗下的《雏峰》进行影视游改编。但事与愿违,《雏蜂》改编的手游只上线了6个月、《雏蜂》动画播出六集便停止制作,真人大电影也再无后文。
之后“有妖气”再也没有推出过知名IP,签约作者和作品数量逐年减少,业绩连年亏损。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有妖气”营收分别为4031.32万元、1066.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292.35万元、-1467.16万元。2021年11月,将“有妖气”以6亿元出售给B站,净亏3亿。
在K12领域,儿童动画与玩具深度绑定,而面对K12+内容所需要的IP运营,就显得无所适从。在流量时代,背靠制造业的缺少互联网基因,没有能力经营平台社区,在漫画社区快速扩张时期,迅速被腾讯动漫、快看漫画等互联网公司所取代。
而“迪士尼”梦的破灭,不只是失去“有妖气”:营收支柱玩具销售在总营收的占比下降到36%,曾经火爆的“陀螺”“悠悠球”和“迷你四驱车”在20年后逐渐失去吸引力。在近三年的财报里,主题乐园业务所在的“其他类”营收,也只占总营收的1%。
除此之外,由于大肆收购,一直被诟病存在“商誉雷”隐患。2017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81.92%,而这一年,奥飞花了36亿进行投资,同比增长508%。2018年,奥飞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末,的商誉账面价值仍高达18.49亿元,占总资产的34%,占净资产的60%。
除了2019年因为调整玩具业务品类结构短暂实现净利润增长,2018年开始,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被股民质问是否有退市风险。曾经想做“中国迪士尼”,最终在扩张中迷失了自我。
母婴用品支撑,潮玩盲盒破局?
如果仔细观察在的财报,会发现这家属于“媒体”行业的公司,2021年总营收中,近40%来自于婴童用品。近年来,在玩具、影视、游戏等营收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的婴童用品营收一直保持正增长。
实际上,奥飞在婴童市场的布局从上市前就开始了。2009年,奥飞决定将“澳贝”这个玩具品牌向婴童品牌升级,次年建立网上旗舰店。2012年,奥飞收购了上海乐客友联童鞋有限公司51%的股权,拓展婴童鞋新业务。次年,奥飞与美国孩之宝公司合资成立了公司,打造益智类玩具。
2016年,奥飞全力进军婴童用品行业,全资收购北美一线婴童品牌Baby Trend以及其国内供应商东莞金旺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将婴童用品品类扩展至婴童益智玩具、宝宝餐椅、宝宝推车、汽车安全座椅等,销售网络也从国内市场扩展至海外市场。这一年,奥飞的婴童用品营收同比增长近400%,境外市场(含香港)也逐渐占据总营收的30%。
两年后,身陷破产危机的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计划关闭约700家美国门店,受此事件影响,2018年奥飞的婴童用品收入占比下降20.8%,玩具销售收入也同比下降29.54%。
不过在这之后,婴童用品一直是奥飞的营收主力之一,直到2021年与玩具销售收入几乎持平。
图片来源:2021年年报
在婴童用品之外,奥飞也试图通过入局盲盒市场增加营收。2020年下半年,奥飞成功推出“阴阳师”Q版盲盒以及叠叠乐系列产品,还与Sank Toys(藏克潮玩)、星际熊等IP品牌达成了授权合作。这一次,从IP授权方转变为玩具制造商,捡起了老本行。
曾寄希望于“内容+IP授权”打造泛娱乐产业王国。在原来的构想中,除了售卖周边玩具这种简单IP变现方式,它还试图通过同名手游、品牌联名、剧场改编和主题公园等多种尝试来扩大受众群体,实现多元营收。但一直以来,奥飞始终困于K12内容,没有足够的内容基因来支撑并购后庞大的IP矩阵,“东方迪士尼”终成黄粱一梦。
2022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1000万。主打婴童市场的,也该“长大”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0 03:40 , Processed in 0.10423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