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2|回复: 0

拍了《三体》,他们此生无憾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4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发表于 2023-2-14 2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筝行动”25分钟的戏,
            他们筹备了近4个月
            作者:冯群星
            编辑:田   亮
            今晚,《三体》电视剧就要在线上平台播完了,各路观众感慨良多。
            开播之前,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原著书写了诡谲的宇宙幻想,构建了辽阔的世界观,发出了深远的文明之问。可这些怎么视觉化?光是想想,科幻迷、“大刘粉”和“书粉”们都不敢相信,谁能拍得出来。
            没想到,开播之后,一片惊喜。“成了成了!”“稳了稳了!”观众们奔走相告,《三体》频频登上热搜。
            即使一众主创都已投入新项目中,白天天各一方地忙,深夜回到住处依旧会一边追《三体》一边视频连线,“一帮大老爷们儿,眼泪哗哗地流”。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三体》总导演杨磊也觉得这场面有些好笑。
            但在那时,只有眼泪才能抒发他们心中炙热又复杂的情绪。“我是带着一个粉丝捍卫原著的心态来拍的。”这是杨磊反复跟记者说的一句话。在他和视觉导演陆贝珂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冒险和初心的故事。
                        
            深度的哲学思考
            2020年8月,正在拍摄红岸基地戏份的杨磊第一次见到了偶像刘慈欣。
            面对前来探班的刘慈欣,原本工作风格言简意赅的杨磊变成了话痨。两人从电视剧的拍摄聊起,聊到小说的外文译本、改编版本,又聊到牛顿、爱因斯坦和物理学的历史。这信息量爆炸的一天,让杨磊幸福极了。
                        
            ·《三体》总导演杨磊在指导拍摄红岸基地部分。
            最重要的是,当杨磊说,他从进组第一天就明确“按照现实主义拍”时,刘慈欣点头:“我同意。”
            刘慈欣认为,当年《三体》的连载,就是他这个作者和所有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段想象中的未来史”。
            剧本打磨了近3年。“以前有其他制片人提过,改编科幻就是要拍好莱坞大片。但《三体》小说的基础是15个思想实验,是深度的哲学思考。”杨磊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他坚持认为,一定要粉丝来参与剧本创作,可以改编,但不能触碰小说的底线。拿到剧本后,杨磊一看,觉得稳了,改编、添加得不多,而且都是为了帮助小说影视化。
            现在播出的部分,只呈现了《三体》三部曲的第一部《地球往事》,书中的主线故事发生在2007年,支线故事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这些时间都是当下的观众亲身经历过的,杨磊由此笃定电视剧的呈现不能“悬浮”,不能为了科幻而科幻。“首先要让观众相信你所表达的世界,然后他们才会一步步跟着你走向科幻。”
            在刘慈欣笔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主人公叶文洁都生活在东北的红岸基地。正是在这里,她对三体文明做出应答,由此改变了人类的命运走向。
            杨磊是用考据的办法去拍这段时期的。他带着剧组搜集了4000多张照片。人的衣物、发型、作息,当时的流行歌曲、书籍画报、建筑样式……每一个细节都请专家来详谈。“简直是在这些照片里面活了一遍。”杨磊说。
            陆贝珂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道,去山间航拍,常常要在压根没路的地方“连滚带爬”。有一次无人机挂到树上,他们找到专业人士才取下来,珍贵的素材得以幸存。
            在黑河取景时,剧组经历了接近零下40℃的极寒考验。拍摄的第一晚,所有机器不到3分钟便彻底罢工,造雪机的水管里全是大冰坨子。
            来来回回调机器调了12个小时后,杨磊还是一个镜头都没拍出来。剧组痛下决心购置了暖风炮,这才正式开工。
                        
            ·剧组在黑河拍摄红岸基地外景。
            对于东北的寒冷,杨磊其实是有恐惧的。12年前,他在东北执导电视剧时一度被冻得腰部纤维环断裂,最后半个月躺在担架上完成工作。但为了《三体》的真实质感,他觉得必须再赴极寒之地,哪怕穿两层羽绒服也得去。
            除了要贴近真实的历史,还要贴近真实的科学。粒子对撞、纳米材料、宇宙闪烁……开机之前,杨磊和工作人员找到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采访、学习了数月。
            “如果弄不明白,根本不知道要拍什么。文字上可以简略带过,但影视上就必须有清楚的呈现。”有时候大家讨论一个星期,不过是为了敲定电视剧中出现只有几秒的科学公式。
            他们花了数月的时间跟科研机构沟通,一次次地表达拍好《三体》的愿望和诚意,希望能实地取景。
            幸运的是,科研人员中也有不少《三体》的“书粉”。剧中的加速器段落最终是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边完成的,这也是对撞机建成后唯一一次对外开放拍摄。
            剧集筹拍期间,杨磊写了几大本密密麻麻的科学笔记,也拍下了在国家纳米中心、国家天文台密云站等地的珍贵实景。
                        
            “古筝行动”
            如果说《三体》小说中的科学部分还可以参考真实世界的经验,那么科幻部分的呈现则考验着主创们的审美和想象力。
            令许多“书粉”称道的是,电视剧高度还原了书中的诸多“名场面”,尤其是情节高潮点的“古筝行动”——地球三体叛军所在的“审判日”号巨轮被琴弦般排列的纳米细丝切成片状,最终像一叠被推开的扑克牌一样倒在巴拿马运河岸边。
            “古筝行动”也是杨磊和陆贝珂最喜欢的段落之一。“这段戏最后在成片里大概25分钟,但我们筹备了近4个月,拍摄了27天。”杨磊说。
                        
            ·《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
            由于无法前往巴拿马运河拍摄,剧组只能沿着长江、黄河、澜沧江寻找合适的河段——巴拿马属于中美洲热带地区,气候、气温、植被、光线、河宽、水的色泽,都与中国的河流有明显区别。
            特效方面,一艘船被切割成“扑克牌”,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挤压和形变?最终以什么姿态倒下?“以前没人做过,没有任何可以拿来参考的资料。”开拍前,陆贝珂甚至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了船舶设计理论。
            为了收集船舱内部的影像资料,剧组在2020年夏天登上了停泊在舟山的一艘大货轮。听说他们要去船舱底部,船员们仿佛看到外星人一样:“你们自己下去吧,我们是绝对不会下去的。”
            到了底层,杨磊和陆贝珂才发现这里的温度超过50℃,到处弥漫着设备、物资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瘴气”。“好几个工作人员走着走着就‘哐哐’倒地,紧急拉到医院救治后才知道是气体中毒。”杨磊对记者说。
            拍摄到关键处,合作多年、默契十足的杨磊和陆贝珂还出现了一些分歧。
            杨磊认为,刘慈欣以极其冷静、克制的笔触描写了“审判日”号通过死亡之琴的过程,主人公汪淼“甚至怀疑钢柱间的纳米丝是不是真的就不存在”。那背后是一种于无声处传递出的窒息感。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我觉得一定要把这种感觉拍出来。”杨磊说。
            但在陆贝珂的物理模拟中,现实是另一番景象。“船体最高处一根被切断的天线滚落下来,一定会在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整个船体在切割中也会发出巨响,而不是像原著中那样静悄悄的。”
            如何取舍?两人沟通后,陆贝珂同意了杨磊的方案,“还是要突出那种紧张感”。他想了一些办法,比如用阴影遮住掉落的船体结构,使观众不会注意到其中的违和之处。
                        
            ·剧组在浙江拍摄“古筝行动”部分水下画面。
            “观众对科幻特效的期待可能是好莱坞电影级别的,但我们毕竟是一部电视剧。一共要做500分钟的特效和3D动画,涉及数千个镜头,每个镜头做到什么程度算通过?有时候你不得不‘将就’一下。”陆贝珂说。
            例如,3000万个秦朝士兵模拟主板元件构成了“人列计算机”,但由于算力有限,特效部门只能渲染700万个数字人模型,剩下的就要靠剪辑和配乐的技巧来辅助了——在华阴老腔的乐声中,“秦一号”从局部特写逐渐切换到大全景,人列主板不断闪烁,由此营造出恢弘气势。
            令陆贝珂欣慰的是,即便剧中一些片段没有达到他心中的完美程度,观众还是给出了许多鼓励和认可。他觉得,可能是观众感受到了团队作为《三体》粉丝的诚意。
                        
            此生无憾
            杨磊和陆贝珂都是重度科幻迷,《科幻世界》是他们共同的启蒙读物。“初中时每周有点零花钱,一定要到报摊上买一本。”
            2006年,杨磊正是在《科幻世界》上第一次读完了连载的《三体》第一部,“彻底被刘慈欣震撼了”。“我看到了我们的自信,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去写属于我们的科幻作品,这个非常重要。”
            2019年夏天,杨磊接到了电视剧《三体》的导演邀约。面对难得的机会,“懵了”的杨磊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回复说“要好好想想”。
            一向沉稳的“理工男”陆贝珂知道后简直要“疯”了,拉着杨磊不停念叨:“接啊!赶快接啊!”
            杨磊回家闭关,认认真真重读已经翻过无数次的刘慈欣原著,边读边琢磨该怎么拍,觉得能还原出70%才下定决心。
            这期间,始终没见他回音的陆贝珂干脆写了一封2万字的长信,向杨磊细数特效方面的技术储备和拍摄《三体》的可能性。“从2006年到2019年,我每次读《三体》都会想想特效怎么做。”陆贝珂对《环球人物》记者笑道。
            在万字长信的结尾处,他写道:“我们的生命能和《三体》重合一次,此生无憾。”
                        
            ·杨磊(右)和陆贝珂在野外寻找合适的外景。
            和他们一样,剧组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刘慈欣和《三体》的粉丝。或许正是这些热爱和梦想成就了此前并不被舆论看好的电视剧《三体》:截至发稿,豆瓣评分稳定在8.4分,这是国产剧相当亮眼的成绩。
            在电视剧开播前,杨磊也有过忐忑。数据不好怎么办?“播出平台给我的回复是,首先我们做了一件难而有意义的事,其次我们坚持了初心,把我们捍卫的《三体》拍了出来。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接受可能的失败。”杨磊为此颇为感动。
            对于中国的科幻剧集来说,《三体》的成功可以复制吗?杨磊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我拍了20多年戏,到了《三体》这个项目中依然面临着许多未知数。最初谁能想到,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只剪出了一集?调色、特效,甚至是剧组人员的磨合,很多方面都有宝贵经验。下次再面对类似的项目,我们就知道可以在哪里多留些空间,时间上怎么安排,什么样的人能匹配。”
            陆贝珂也感受到,影视创作者尽可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得更好,让观众感受到诚意,投资方、创作者、观众形成正向的循环,行业才会越来越好。“我希望和中国科幻影视的上坡之旅一起加油。”
            回想去舟山勘景的那天,当陆贝珂走在货轮船底时,突然理解了多年前的刘慈欣——在庞大的娘子关发电厂脚下,刘慈欣写出了《三体》;此刻同样面对庞大的机器,自己则想方设法把书中文字搬进现实:“你会突然感觉到,很多东西之间有时间跨度特别长的联系。”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6 18:13 , Processed in 0.11652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