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0|回复: 0

超英电影归来,超英时代远去?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41

帖子

3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1
发表于 2023-2-10 0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级英雄 " 审美疲劳症 "。
文|廖艺舟
编辑|周亚波
内地观众阔别超级英雄电影已久。
一马当先的是漫威电影宇宙 " 第四阶段 " 的收官作《黑豹:瓦坎达万岁》,该片 2 月 7 日上映,去年 11 月北美上映后,《黑豹 2》目前全球票房 8.4 亿美元,尚未知晓国内市场可以给这部影片贡献多少票房。
《黑豹 2》还只是个开始,《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会在 2 月 17 日同步北美上映,这是漫威系列过去 3 年都不曾有过的积极局面。漫威的老对手 DC 同样有新动向,其旗下新作《雷霆沙赞!众神之怒》北美定档 3 月 17 日,也确认引进国内。



对于热爱超级英雄题材的 " 粉丝群体 " 来说,一系列新片引进无疑非常值得振奋。不过对更广泛的 " 观众群体 " 而言,这种类型还能否激起曾经的观影热情,或许要打个问号。
诚然,时至今日,《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依然以 42.5 亿元的成绩稳占引进片票房榜榜首,而超英类型近年的稀缺本身就能成为刺激观影欲望的理由。然而,漫长史诗的 " 终局 " 本身也提供了最好的 " 脱坑 " 契机,随后 3 年多的 " 疫情时代 " 里,漫威影片完全缺席内地市场," 电影宇宙 " 所提供的本就是种类似连续剧的体验,如果中断良久,再去影院 " 追更 " 门槛不低。
其他制片商的情况也没好出多少。《复联 4》后只有 3 部超级英雄电影顺利引进,《新蝙蝠侠》《神奇女侠 1984》和《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在内地分别只收获 1.63 亿元、1.67 亿元和 8623 万元票房。



这几年,超英电影本身在方向探索和内容质量上也显露出了疲态。以最有代表性的漫威为例,其第四阶段 7 部电影豆瓣平均分为 6.1,相比第三阶段 11 部电影的平均分 7.5 明显下滑。即将被市场检验的《黑豹 2》,还未上映评分就已跌破 6 分及格线。
缺乏大银幕体验的国内口碑或许参考价值有限,全球表现却同样如此。除了与索尼合作、打造 " 三蛛同框 " 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取得了 IMDB8.3、全球票房 19 亿美元的好成绩,第四阶段其余影片票房均未过 10 亿美元,《黑寡妇》《永恒族》《奇异博士 2》《雷神 4》的 IMDB 评分均未过 7。
作为对比,在第三阶段,2 部《复仇者联盟》票房过 20 亿美元,《美国队长 3》等 4 部影片票房超 10 亿美元,11 部电影里仅有 1 部《惊奇队长》IMDB 评分低于 7 分。
此外,在 " 巅峰时期 " 的 2019 年,全球票房年榜上前 5 有 3 部漫威电影,而在刚过去不久的 2022 年,商业表现最好的《奇异博士 2》也只排在第 4。
超英电影表现不佳,客观上还受到疫情、流媒体发行、演员合约等很多因素影响,但对很多观众来讲,一个主观词可能就能概括了:审美疲劳。



如果要选 21 世纪前 20 年最成功的商业片类型,超级英雄当之无愧——它们缔造了许多票房神话,成为了全球通行的流行文化,既自带体系又额外高产。但现在,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们可能也累了。
" 入坑 " 难," 不脱坑 " 也难
先看 DC。从去年下半年开始,DC 的一系列 " 骚操作 " 在海内外的社交媒体上总会引发争议,显然是产出、质量和规划都更不稳定的那家。
去年 8 月,外媒 The Wrap 曝出筹划跨度长达 5 年的电影《蝙蝠女》被华纳取消,该片在 4 月已经杀青,但最终命运是既不登陆院线也不上线流媒体。耗资 9000 万美元、项目临近结束再取消实属罕见,此事还引来《复联 3/4》的导演乔 · 罗素炮轰:" 很难想象如此昂贵的东西被以这种方式谋杀。这很可悲。"



不过,《蝙蝠女》被彻底掩埋到倒也不至于太令粉丝可惜,该片的诞生和目的本就比较暧昧,算是 DC 规划混乱的一次缩影。项目源自《正义联盟》补拍导演乔斯 · 韦登的提案,而韦登早已不为 DC 工作。片中 90 年代饰演蝙蝠侠的迈克尔 · 基顿戏份不少,这和观众了解的本 · 阿弗莱克版蝙蝠侠冲突,且在剧情逻辑上,应该由闪电侠先引起时空交错,但交代此事的电影《闪电侠》一再改档、至今未上。
去年 10 月,Deadline 曝出了 DC 影业总裁沃尔特 · 滨田离职的消息。滨田 2018 年 1 月临危受命接掌 DC,在任期间功、过都很鲜明,成绩主要体现在敢给导演放权,于是他在新线影业的旧搭档温子仁拍出了迄今 DC 最卖座的电影《海王》(全球票房超过 11 亿美元),调性偏文艺的单角色作品《小丑》《新蝙蝠侠》也得以诞生。
双刃剑的另一面则是,电影宇宙这几年一盘散沙,只遵循 " 哪个角色反响不错就赶紧立项续集 " 这种陈旧的系列化逻辑,基本失去了搭建 " 电影宇宙 " 的意义——即用互相关联的作品网来培养观众习惯、从而在更久的时间尺度下降低成本风险。
" 指哪打哪 " 的实际效果也惨不忍睹:《神奇女侠》全球票房过 8 亿美元,续集《神奇女侠 1984》1.69 亿美元;《自杀小队》捧红了玛格特 · 罗比版小丑女," 定制电影 "《哈莉奎茵与猛禽小队》票房 2 亿,IMDB 和 MTC 评分分别是踩及格线的 6 分和 60 分,后者 " 用户评分 " 低至 3.1。



这几年 DC 电影的另一项争议点便是坚定 " 去扎化 ",滨田就曾公开表示:" 扎克 · 施奈德不是 DC 的未来,而是一个死胡同。" "DC 拓展宇宙 "(DCEU)原本是对标 " 漫威电影宇宙 "(MCU)的产物,导演扎克 · 施奈德是其历程中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从《超人:钢铁之躯》留下一段前无古人的 " 龙珠式 " 超英战斗镜头,到用一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确定 " 正义联盟 " 的主演班底和完成系列化铺垫,同时参与《自杀小队》和《神奇女侠》的幕后把控,再到《正义联盟》的半途退出……施奈德本人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或许有人沉迷有人排斥,但作为 " 掌舵人 "," 扎导 " 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DCEU 曾经的确是个有长远规划、内部风格自洽、又能和 " 漫威式合家欢 " 形成区分度的整体。
此后,为期 3 年的 " 粉丝导剪运动 " 催生了《正义联盟导演剪辑版》,该片尽可能将 DC 宇宙的原本形态给予了观众们交代。可一些 " 惊人的巧合 " 是:华纳在该片预告上线第二天放出《哥斯拉大战金刚》的预告让自家产品热度对冲;另一部电影的片源被提前替换成导剪版的 1 个小时;正式上线前 1 天资源全网偷跑。回头去看,这些细节或许就隐约预示着施奈德的 " 遗产 " 不会得到任何保留。



尘埃落定的消息来自去年年底,《银河护卫队》系列导演詹姆斯 · 古恩正式成为了新的 DC 电影掌舵人,随后便是一连串项目变动:《神奇女侠 3》取消,《黑亚当 2》搁置,盖尔 · 加朵和亨利 · 卡维尔在《闪电侠》中的客串戏份被删,亨利 · 卡维尔发文告别 " 超人 ":" 生活就是这样……我穿披风的时代过去了。"
换言之,整个 DC 推倒重来。在最易被观众感知到的演员方面,在大银幕集结起来的 " 正义联盟 " 只有 " 海王 " 还会 " 留任 ",《闪电侠》因为演员丑闻缠身大概率会成绝唱,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这 " 三巨头 " 更是全部退出。
而在本月初,詹姆斯 · 古恩发布了自己的新规划,包括 5 部电影和 5 部剧集,过去的作品都被划为 " 第一阶段 ",《闪电侠》必定会通过一场时间游戏来完成内容重启。目前仅有的信息,只能指向 " 谨慎不看好 ":
" 更关注小角色 " 是古恩早先透露的方向,《权力战队》和《沼泽怪物》就是 DC 漫画中的三线角色,在骨灰漫迷中知名度都不高;《英勇与无畏》讲述蝙蝠侠与罗宾的故事,而加上会在《闪电侠》登场的 " 本蝙 "、" 基蝙 " 和罗伯特 · 帕丁森饰演的 " 新蝙 ",未来 3 年观众会看到 4 版蝙蝠侠,《新蝙蝠侠》和《小丑》的续集还不属于新 "DCU",大众观影门槛无形抬高;《超人:遗产》是新宇宙首秀,但 " 拍超人 " 其实只是古恩另起炉灶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免不了被和 " 亨超 " 对比;也就只有《女超人》不带有可提前预计的隐忧。



如果说 DC 宇宙未来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在往事不远又全盘推新的情况下,还怎么让观众 " 入坑 ",漫威的困境或许是怎么不让观众 " 脱坑 "。
漫威第四阶段的 7 部电影被浓缩到了两年时间内上映或上线,产量依然相当可观,口碑和票房表现如前文所述均有所下滑。在迈过《复联 4》这部通过 10 年布局、21 部电影铺垫出来的影史高峰后,第四阶段算不上成功的 " 后传 "。
更糟糕的是,漫威宇宙过去擅长的 " 规划 ",在第四阶段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中,我们做过详细论述。规划上的裂痕主要体现在主线羸弱、政治正确和消耗角色三个方面。
《奇异博士 2》是问题集中爆发的一部影片,它本该承担一定的 " 收线 " 功能,并初步展示 " 多元宇宙 " 这个四、五、六阶段的总主题,但电影却用了独立故事线和崭新 " 工具人 ",不仅没和之前重点宣传的《旺达幻视》《洛基》等剧集在设定上形成有效联动,反而让核心角色有人设崩坏之嫌。而好不容易回归漫威的 "X 教授 " 被轻易杀害,也让许多粉丝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鉴于漫威的过往辉煌和高层人员相对稳定,我们仍可期待它在更宏大的 " 多元宇宙传奇 " 里漂亮翻身,毕竟品牌效应早已形成,产量多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试错机会。不过数量上的频繁轰炸,还是可能诱发整个超英品类更深层的难题。
超级英雄会飞,也会累
去年 11 月粉丝文化社区 Fandom 联合媒体 Variety 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 36%的漫威粉对铺天盖地的漫威产品感到厌倦。
这还是在漫威粉对不同漫改角色的作品接受度较高的情况下:比起 DC 有 57%的粉丝只关注少数角色而非整个 DC 宇宙,有 81%的漫威粉不排斥漫威宇宙的任何作品,只有 38%的粉丝是角色粉,这本是漫威的优势。



类似的现象早已有之,比较知名的是 2019 年《复联 4》让超英片的影响力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导演马丁 · 斯科塞斯在《帝国》杂志的采访中抨击 "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而是主题乐园 "。这句发言很快在线上线下一石千浪,一些殿堂级大导如弗朗西斯 · 科波拉高调支持斯科塞斯,参与过漫威宇宙的导演、演员如詹姆斯 · 古恩、罗素兄弟、汤姆 · 赫兰德、塞巴斯蒂安 · 斯坦等人则纷纷发言反驳。
那年斯科塞斯的心血之作《爱尔兰人》无缘院线,由 Netflix 出资并发行,这既可能是言论动机,也似乎证明了 " 漫威式主题乐园 " 确实挤压了某些电影类别的生存空间。而同年《小丑》成为史上首部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漫改片,倒也说明了从超英漫画取材未必就要搭成主题乐园。



口水仗本就不会有定论,后来疫情改变了北美影视行业,院网关系、特效赶工等更实际的问题更让电影人头疼,形而上的讨论自然没有必要。不过三年多以后的今天,在漫威下坠、DC 混乱的现状下,超英片的 " 审美疲劳 " 问题显得比当初更加严峻。
就连刚接手 DC 宇宙的古恩,都在《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中坦言:" 超级英雄片已经令人审美疲劳。我觉得的确如此。所以,必须要让故事变得多样化。那种好人打坏人、好人总是赢的套路不能再讲了,未来的故事会更加复杂。"
内容上的探索固然是观众乐于见到的方式,不过对片方而言不确定性很大。就目前的尝试来看,DC 这边两部 " 异世界 " 作品《小丑》和《新蝙蝠侠》分别在全球取得了 10.7 亿美元和 7.7 亿美元的佳绩,是可遇不可求的 " 作者性 " 很强的 " 商业大片 "。



然而," 作者性 " 也注定了不能批量复制,更多资源还是会倾斜到 " 主宇宙 " 上——观众可能希望每一部 DC 电影都像《小丑》,DC 最多做到每一部都像《海王》。
漫威的探索主要放到了剧集领域,第四阶段已经尝试过情景喜剧、律政喜剧、动画剧集、青少年剧等多种内容形态,口碑反响不一。整体而言这些为 Disney+ 服务的流媒体剧集还处于 " 烧钱吸用户 " 状态,按迪士尼去年 Q3 财报,流媒体新增用户 1210 万,但亏损达 14.7 亿美元,推出 3 年流媒体业务的累计亏损已超过 80 亿美元。去年 11 月前 CEO 罗伯特 · 艾格的二度就任,可能也与之有关。
在具有强偶然性但必须进行的内容变革之外,超英题材还真有两项无法突破的桎梏。
其一是技术层面。追本溯源,超英片在 21 世纪的崛起,和电影的拍摄、制作、放映技术革命关系密切。90 年代末的 4 部《蝙蝠侠》服化道和特效还比较粗糙,也不追求写实,其中较差的 3、4 部甚至有种 " 马戏团质感 ",超英片也没有成为主流商业类型。但与此同时,《终结者 2》《美女与野兽》《泰坦尼克号》等影片已经在好莱坞打好了技术基底。
拐点在 2002 年到来,山姆 · 雷米的《蜘蛛侠》第一次让观众真正意义上领略 " 栩栩如生的超级英雄 ",漫画和现实的视觉壁垒被基本消除。再加上蜘蛛侠本就是平民英雄,以及 9 · 11 事件对民众情绪的颠覆性影响,超英片才一发不可收拾。



2010 年代,《阿凡达》开启的 3D 技术革命则给超英片在第二个十年的延续乃至 " 霸屏 " 奠定了基础,某种程度上,超英电影成为了 " 特效大片 " 的代名词。
但现在,电影技术已经很久没有革命性突破了,《阿凡达 2》也不能达到初代的震撼,这种纯粹的 " 视觉疲劳 " 近乎无解。
其二是商业模式层面。如今可以定论,漫威开创的电影宇宙模式是它对影史最大的贡献,《帝国》曾直言 "《复仇者联盟》的出现深深改变了行业规则 ",传统的系列电影往往拍到第 3 部就会陷入瓶颈,一个完善规划的 " 宇宙 " 理论上可以在同一框架下无限衍生,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片的生产模式。
不仅 DC 在模仿,一些成功突破了 3 部的长线 IP 比如星球大战、速度与激情等同样趋之若鹜,体量稍小的 " 怪兽宇宙 "、" 招魂宇宙 " 也加入其中——只要框架搭好了,就能出外传、衍生作,一部失败也不影响整体,作品之间的网状关联会保证下一部对观众的吸引力。
然而,太多的 " 续集 "、" 系列新作 ",显然也削弱了行业的创造力,以至于 " 好莱坞失去活力 " 成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可以说任何成型的 " 模式 ",都会经历从创新到保守的过程。罗伯特 · 艾格曾乐观评价道:" 漫威拥有一幅通往未来的路线图。" 可惜如果拉长时间尺度,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也无法保证能在未来无往不利。
换言之,内容供给不断,但技术和商业模式长期不更新,此消彼长之下必定导致审美疲劳。
具体到现在的漫威宇宙和 DC 宇宙,它们还有一项更实际的掣肘——无法保证每一代演员都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这也是宇宙能否衍生下去的关键因素,漫威方面第二代核心主演(" 荷兰弟 " 的蜘蛛侠、" 卷福 " 的奇异博士等)的角色饱满度弱于第一代,DC 方面可能是从没成功建立,或者说对部分观众已经牢固建立(如认为 " 亨利 = 超人 "、" 加朵 = 神奇女侠 ")之后,然后又亲手推翻了。



曾经,超英电影的图景似乎比当下更丰富。漫威还在谋划 " 乐园 ",诺兰将社会议题融入《蝙蝠侠》,休 · 杰克曼的金刚狼让 X 战警实现两代交接,还原漫画深度的有《守望者》,尽情解构的有《海扁王》《全民超人》,无限制级的动画《超人总动员》,限制级的《刀锋战士》《死侍》……" 丰富 ",总是一种题材的最佳市场状态。
在可见的未来当中,以漫威、DC 为代表的制作方,需要解决的问题只增不减。幸运的是,疲态过后," 丰富 " 依然有希望回归,毕竟不确定性才是内容产业的不变定律。
不然的话,不管是不同的人演同样的超级英雄,还是不同的超级英雄演同样的故事,就算超级英雄们不累,观众也要累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7 06:11 , Processed in 0.10834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