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回复: 1

《流浪地球2》的成功,特效锦上添花,“中式内核”才是基石 ...

[复制链接]

71

主题

115

帖子

3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5
发表于 2023-2-4 0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档票房之战结束一周,属于《流浪地球2》的口碑神话仍在继续,周围的朋友为了寻找忽视的细节拉着七话二刷,网上各种脑洞解析每天都能抢占热榜。
                        
            作为国产科幻跨级跳跃之作,《流浪地球2》让科幻迷振奋,普通观众惊喜。但在《流浪地球》系列面世之前,国产科幻片却经常与一个词挂钩:违和。
                        
            带着未来科技感的幻想元素,在过往大银幕中,似乎总是在以中国为背景的故事里显得格格不入,一度让人觉得科幻与我们的风格存在壁垒,做不到流畅融合。
            于是,每次提到国产科幻,大众下意识便抱了消极态度,2019年之前“中国人为什么拍不好科幻”的讨论帖比比皆是,可见当时大家的观感。
                        
            因为国产科幻违和感远远大于吸引力,2014年业内公布将要把刘慈欣科幻巨作《三体》搬上大银幕时,大部分网友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求别拍。
            甚至衍生出“我们要不要拍科幻片”的热议,以至于电影版《三体》杀青后迟迟未能上线,大众也丝毫不着急,毕竟,上了,不一定惊喜,不上,却能不幻灭。
                        
            我们有好的科幻故事,科幻却似乎并不适合我们的电影,这一体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经形成大众固有印象,但《流浪地球》系列完全颠覆了这一观感。
            在这个系列的电影中,观众几乎看不到科幻与中国故事之间有任何违和之处,它给观众带来的,只有极具真实代入感的丝滑体验,与属于国产科幻的特有味道。
                        
            取得这种效果,直观上离不开出色的特效与脑洞。
            电影工业技术的进步,让国产科幻彻底摆脱了五毛特效的尴尬,将未来科技呈现的相当震撼,视觉上的惊艳与优秀的画面质感,是观众沉浸故事的前提。
            新颖的脑洞突破,又在剧情看点上不断征服观众,从1到2,从流浪地球概念到星球灾难下的人类存亡、自救,故事初看紧张刺激,再看烧脑耐品味。
                        
            这部电影能拿出来称赞的优点实在太多,每个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但有一个点,永远是这个系列电影成功的基石:它拍出了属于中国的科幻故事。
            过往我们拍的科幻故事,难道就不是属于我们的吗?客观来说,在科幻这一题材上,过往大多数作品经常陷入一个误区,喜欢用中式外皮去套西式内核。
                        
            比如,国外热衷于个人英雄主义+科幻元素缔造出来的xx侠,我们也换汤不换药的来个XX侠,国外喜欢重装机器战甲,我们也玩重装机器战甲。
            面对一个自己不擅长的元素,抱有学习与借鉴态度无可厚非,但所有能成就延续性的学习与借鉴,都应该吃透精髓,再用属于自己的思考、视角去解读。
                        
            就像翻拍海外作品时观众永远都会要求故事先做到“落地”、“本土化”一样,所有起步晚的题材,创作时都要站在本土看世界,而不能拿着“世界”画本土。
            否则,故事就像陷入有形无神,有皮无魂的状态,就像几年前国内翻拍的剧版《深夜食堂》一样(为了避免产生争吵,本文尽量不举例同题材、同档期作品)。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深夜食堂是充满烟火气的大排档、小吃街、苍蝇馆子,结果你搞了一个冷清清的日式居酒屋,割裂感扑面而来,代入值瞬间降低。
            科幻题材亦是如此,题材只是影视艺术的载体,再突破脑洞的科幻故事,本质上还是生活、环境、战争、爱情、人性等方面的探讨,需要有本土文化支撑。
                        
            这便要求创作者以本土审美设计属于我们的科幻世界,以本土人文视角搭建故事内核,让观众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的故事,里面,有我们的民族文化灵魂。
            在这方面,《流浪地球》系列的视觉效果与故事内核,皆有体现。
            第一部面世时,便有观众调侃“流浪地球”这个计划一看就是中国人提出来的,因为只有中国人才有如此强的家园执念,太阳系毁灭也要先带着“家”跑。
                        
            也只有中国人,才会为了2500年后的美好放弃原本可以短暂拥有的安乐,用我们的当下,换后辈的未来,亦如曾经用鲜血为我们铺就和平之路的先辈们。
            网友们的无心调侃,早已道破了电影的中式内核,影视化改编时,电影原创的内容,也围绕着这一内核展开,比如第一部令人泪目的亲情与以人为先的理念。
                        
            比如,第二部支撑三条故事线的责任、生存、情感元素。
            这些故事,既是新鲜的,又是熟悉的,新鲜的是故事内容,熟悉的是由故事还来的感动与共情,这一点,在《流浪地球2》中两对师徒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在“大家”故事线里的周喆直与郝晓晞,有着我们从古至今都在延续的传承精神,曾经,周喆直培养、鼓励郝晓晞,后来,郝晓晞又将接力棒交给了她的徒弟。
                        
            “小家”故事线里的张鹏与刘培强师徒,日常互动少了点掌控家国命运的责任压力,多了份独属我们的亦师亦父情怀,是师徒情,也是父子情,直击人心。
            贯穿全片的人类共同体内核,也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大同理念,他们丰富了故事的血肉,给予观众灵魂共振,而不是一眼望去皆是脱胎于西式价值观的迎合式思考。
                        
            美术设计方式,《流浪地球》系列处理的也很用心,除了令人惊艳的运输车、外骨骼装备、太空电梯等,你会发现,电影在审美方面总会给予观众舒适感。
            不会产生,啊,这个东西是欧式的,这个东西是XX风格的感觉,而是那种这是我们的未来科技产物,这是我们未来的城市、生活环境模样的熟悉感。
                        
            这便需要审美的衔接,电影涉及到的城市、工业等镜头,几乎都是按我们熟悉的环境搭建的,哪怕是运输车,观众也能感受到属于我们的工业之美。
            类似舒适的美术设计,在电影《刺杀小说家》中也表现的很出色,不同点在于《流量地球》是我们的未来科技风韵,《刺杀小说家》是我们的古典神魔风韵。
                        
            不要觉得“我们”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
            翻一翻过往的科幻电影,10部里面你会发现9部难以达到这个效果,美术设计给出的效果,经常处于连中国古代怪兽都带着魔兽世界风的状态。
            如果在视觉审美与故事内核上做不到真正呈现中式科幻魅力,再厉害的工业技术,也永远打破不了国产科幻不伦不类的僵局,这是小破球成功的基础。
                        
            当然,网上也有一些声音指责《流浪地球2》的内核太过“中式”,七话这里就不得不反问一句了,中国电影,内核不中式,难道要拍西式吗?
            我们需要的电影,应该具有文化输出魅力,而不是一味地讨好他人的文化,电影人走出了创作误区,部分观众,或许也该走出西式审美客观看待我们的作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2023-2-4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06:35 , Processed in 0.10550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