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5|回复: 0

福建放牛娃成顶级富豪:捐款无数却营养不良,传奇一生堪比电影 ...

[复制链接]

71

主题

115

帖子

3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5
发表于 2023-1-19 21:5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剧《相爱十年》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穷小伙在一家外企打杂,每天干的都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活儿。
一天,他从老板办公室门口经过,被老板一脸焦急地叫了进去,一进门就命令他脱掉裤子。
他吓了一跳。老板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赶忙解释,说自己急着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可是裤子破了,想借一条裤子应急。
小伙恍然大悟,马上脱下裤子,换给了老板。
第二天,小伙把老板的裤子缝好,干洗后还了回去。交谈中,老板发现小伙很可靠,也很聪明,于是开始提拔重用他。
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小伙从杂工一步步坐到了经理的位置,也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电视剧《相爱十年》剧照
听起来似乎有些离谱,然而,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还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与电视剧稍有不同,现实中的这个人,借给老板的不是一条裤子,而是一把伞。
他用一把伞解了老板的燃眉之急,凭着老板的赏识和自身的努力,被一路提拔重用,后来还娶了老板的女儿。
再后来,他离开老板的公司独立创业,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亚洲顶级富豪,入选“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列。
他的名字,叫李光前



●李光前
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享誉世界的商业巨擘,他的故事,比电视剧演得更曲折、更离奇。



1893年,李光前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的芙蓉乡。
父亲是一名裁缝,开了一家成衣铺,因生意惨淡,一家人过得非常贫穷。
李光前每天放学后,就去给大户人家放牛,辛辛苦苦赚回几毛钱,勉强补贴家用。
当时,沿海地区有很多人下南洋谋生,父亲眼见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便也决定到南洋碰碰运气。
于是,1903年秋,年仅10岁的李光前跟着父亲,踏上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船。



船只漂洋过海,行到半路,突然遭遇寒潮,舱内气温骤降。船上的人们大多是穷人,衣衫破旧单薄,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
恰逢一位福建籍的商人,叫陈嘉庚,当时也在船上。他不忍大家受冻,便吩咐库管员:“我姓陈,你通知乘客,给每人发一条毯子,费用由我来出。”
库管员可能没听清楚,通知传下去的时候,就变成了“乘客中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毯子”。
于是,船上乘客不管自己姓什么,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毯子再说。
过了一会儿,陈嘉庚到各舱查看,发现一个10来岁的孩子仍穿着单衣,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就问他为什么不去领毯子。
这个孩子正是李光前。他回答道,船上通知姓陈的才能领毯子,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领。
陈嘉庚大受触动,赶紧让人拿来毯子给李光前裹上,这才放心离开。
那时的陈嘉庚大概不会想到,他和这个孩子的缘分远远不止如此。这个孩子日后不但成了他生意场上的得力助手,更与他的女儿结为伉俪,成了他的女婿。



来到新加坡后,李光前进入当地的英印学堂读书,接受英文教育。
父亲教导他,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所以每个周末,李光前还要到养正学堂学习中文。
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李光前得到了中华总商会主席的资助,得以回国读书。
他被招入南京暨南学堂,2年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暨南学堂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之后又转到唐山路矿学堂深造,立志当一名工程师。
可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18岁的李光前受孙中山救国精神的感召,当即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盟会成员遭到了残酷的抓捕和镇压。为了逃难,李光前不得不再次离开祖国,前往新加坡。
他精通中文和英文,先后在新加坡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纸《叻报》的电讯稿编译,之后又进入中华国贸公司工作。
当时民国初立,李光前敏锐地发现,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这让他嗅到了商机。
他立刻与国内出版社联系,购入大批的新版教科书,转售给东南亚各华侨学校,不仅推进了华文教育,也为公司赚取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生意上的成功,让李光前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一个“老熟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16年的一天,天空下着雨,李光前坐在一家街边摊吃饭,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把汽车停到不远处,跑过来买食物。
食物打包好以后,雨已经越下越大,那人没带雨具,很是着急。
李光前随手把自己的雨伞递给那人,那人性子比较急,拿了伞丢下一句“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李光前觉得对方有些无礼,同时又觉得对方似乎有些眼熟,细细一想,不正是13年前,在船上送自己毯子的那个陈嘉庚吗?
第二天,李光前下班后,来到陈嘉庚的橡胶公司,陈嘉庚连忙招呼他坐下,感谢他的借伞之情。
两人在办公室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提到当年的赠毯之恩,陈嘉庚这才想了起来,二人不由得相顾大笑:
“投之以毛毡,报之以雨伞,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李光前(右)和陈嘉庚(左)
闲谈中,陈嘉庚得知李光前精通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便想让李光前来公司任职。
李光前则觉得,自己现在的老板庄希泉对自己有恩,自己不能攀高负义,因此谢绝了陈嘉庚的邀请。
但新加坡本就不大,当地有头有脸的华侨之间大多有所联系,陈嘉庚恰巧与庄希泉是好友,于是专门找到庄希泉,把李光前“挖”到了自己的麾下。
就这样,李光前加入了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而这次“跳槽”,也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



来到谦益公司后,李光前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
多年来的走南闯北,让他有着非常开阔的思维和眼界,他办事干练精明、为人老成持重,甚得陈嘉庚赏识,很快升任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
陈嘉庚更是将自己17岁的女儿陈爱礼,许配给了时年27岁的李光前。



●李光前与陈爱礼婚礼现场
此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倾心尽力。
他在谦益公司一共干了11年,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学到了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脉。
1927年,34岁的李光前决定创立自己的事业,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项目一再搁置。
恰在这时,有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打算把自己1000英亩的橡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很低了。
李光前调查后决定购买,却遭到了陈嘉庚的极力反对。



原来,这片胶园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园内常有猛虎出没,伤过不少人,工人们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
但李光前有自己的算盘。
他之前在英文报纸上看过报道,政府为了发展当地事业,有意在附近修建公路,到时候车来车往,老虎自然绝迹,而随着交通便利,胶园的价格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于是,他坚持己见,多方筹资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家乡“芙蓉乡”。
不久,李光前的想法得到了验证。政府开始在胶园附近修公路,胶园的价格随之暴增,仅仅一年之后,李光前便以40万的高价将胶园卖出。
一年净赚30万,李光前的魄力和眼光,让包括陈嘉庚在内的一众商界大佬无不钦佩。
靠着赚来的这笔钱,李光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南益橡胶公司,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输等业务,之后又扩大领域,进行黄梨的种植和生产。
他苦心经营,再加上多年来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产业越做越大,渐渐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扩张到泰国、印尼等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李光前已是东南亚家喻户晓的“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了。
然而,就在前景一片大好之际,一场战争,摧毁了他所构建的庞大的实业帝国。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远在新加坡的李光前,当即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他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声援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抗日筹赈活动,率先捐款10万元。
1938年,“南侨总会”成立,李光前参与筹备并当选第一届常委,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并以带头人的身份认购了大量公债。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团结东南亚华商,积极筹款筹物,为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不久,日军攻占了新加坡,李光前被迫流亡美国。
日本人对李光前恨得咬牙切齿,将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列为“敌产”,全部没收。
李光前毫不畏怯,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援抗战。
他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广泛发动海外侨胞抗日募捐,救济国内伤兵难民。
甚至在产业被日军没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典卖汽车、手表、衣物,为家乡先后捐建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
他说:“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



●1943年的国光中学校舍
战争结束后,李光前回到新加坡,看到一片废墟后非常痛心。
悲愤之余,他开始着手进行南益公司旗下各厂的恢复和重建。
此时战后百废待兴,橡胶需求量极大,李光前紧紧抓住机会,橡胶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南益公司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60年代,南益公司已在新加坡及周边地区拥有15个厂、20个办事处,李光前拥有的橡胶园总面积达到18500英亩,成为东南亚之最。
与此同时,他继续拓展领域,除传统的橡胶、黄梨种植加工外,还经营银行、采矿、运输、船务、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企业网络。
他所执掌的华侨银行,在全球设立60多家分行,不仅是新加坡银行业的龙头,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凭着实业巨头与金融大亨两大头衔,李光前成功东山再起,成为东南亚最具盛名的华人企业家之一。



半生浮沉,李光前从没有“小富即安”的狭念。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前决定对此前捐建的国专小学、国光中学进行扩建。他先后汇出巨款400余万元,在陈嘉庚的帮助下,建成“光前学村”。
学村涵盖5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以及配套的医院、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为周边村镇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入学,让很多寒门学子改变了命运。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著名教授潘旭澜、李如龙等,均毕业于国光中学。



●光前学村
同时,李光前慷慨捐资600万港元,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其中为厦门大学新建校舍24幢,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



此外,李光前的善举还遍布东南亚及世界各地,不分种族、籍贯、地域,尤其对新马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居功至伟。
为了让慈善精神永续,李光前专门创办“李氏基金”,将个人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捐献给该基金。
“李氏基金”由此成为南益集团最大的股东,每年数额庞大的分红,永久性、持续性地全部用于教育和慈善事业。
据统计,迄今为止,“李氏基金”已先后为光前学村、福建集美大学、福建华侨大学及国内各地公益事业累计捐资3亿多人民币,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5年,李光前确诊肝癌。
大概是心有所感,他专程回到故乡,在旧居前留影。



●李光前先生回乡在旧居前留影
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他,高度评价他对祖国的卓越贡献,以及为促进华人与当地各民族友好相处所做的不懈努力。



●周恩来总理(左五)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李光前先生(左四)
1967年6月2日,李光前病情恶化,在新加坡去世,享年74岁。
新加坡民众倾城而出,在大雨中排着长长的队伍,自发为这位一生热衷公益事业的教育家、慈善家送行。



●新加坡市民冒雨为李光前送行
他一生救苦无数,虽富甲一方,生活却俭朴至极。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的生活就像苦行僧,吃的常常是咸菜、地瓜和稀饭。
确诊肝癌后,他曾到上海看病,医生告诉他,“病很难说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后,什么病都可能得。”
堂堂华商巨富,竟有着营养不良的症状,会诊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大报纸均以巨幅篇章刊登李光前先生逝世的消息和唁电、悼文
为了纪念李光前,人们在他的家乡重修故居,建起李光前纪念馆。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



馆内,老人拄杖而立,守护着这片心心念念的热土。



●纪念馆内有李光前老人拄杖而立的塑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一个乡村放牛娃,到一代商界巨擘,再到万众敬仰的教育慈善家,李光前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海外赤子沉甸甸的家国情怀。文/牧龙闲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7:53 , Processed in 0.09099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