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化之外,《三体》在 IP 联名之路上也并未停歇,合作的品牌从日常食用行到潮玩文创,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对我们这一代观众而言,文学 IP 的商业化之路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其中最熟悉的 IP 之一就是创造了 " 魔法世界 " 的《哈利波特》。
《三体》的商业化之路与《哈利波特》大致相似又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从文字走向荧屏,在商业化范围的涉猎上也有相似之处。
哈利波特跟好利来合作了 " 海格蛋糕 ",三体有 " 水滴 " 版奥利奥;哈利波特有院服周边,三体也跟阿迪达斯合作了《我的三体》联名服饰;哈利波特的线下园区依托于环球影城,三体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三体时空沉浸展 ... ...
哈利波特 X 好利来联名蛋糕,图源网络
但很显然,无论是在出圈度还是在口碑上,《三体》IP 的开发都还落于其后。
受文艺形式的限制,影视作品天然拥有比文学作品更广阔的市场。哈利波特的 IP 开发根植于系列电影的成功,后续无论是联名产品还是自家周边,都依托于已经深刻于心的电影形象,吸引力强大。
而《三体》则不同,它至今还没有一部真正的影视化作品,商品联名和 IP 开发往往依托于原著。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共有记忆点更多是情节、台词,而不是人物或道具,这对联名商品和文创周边来说都是不小的出圈门槛。
《三体》台词向周边,图源网络
对哈利波特 IP 的商品开发来说,还原电影道具原貌,就有粉丝买单;但对《三体》周边商品而言,则要先创造出一个物品的样貌,其次说服读者这就是书里的原物,才有撬开粉丝钱包的可能。
除此之外,一个 IP 能走到什么程度,显然离不开版权方的操作。《哈利波特》版权背后是作者 JK 罗琳和华纳兄弟,而《三体》的背后,则是一家为了《三体》才专门成立的新新公司。 04 " 三体 " 二字,到底值多少钱?
诞生于 2006 年的《三体》,直到 2018 年才正式走向改编之路,这十二年里,《三体》并非无人问津,而是陷于版权争夺的泥淖。
2009 年,编剧宋春雨及其丈夫导演张番番以网传 10 万元的超低价格拿下了《三体》版权,此后便开始了电影立项工作。凭借这一 IP,二人迅速得到圈内关注,却因夫妇二人开出的两则条件,《三体》的电影化一直未能成形。
条件一是电影必须有 2 亿元以上的预算,对于这个量级的 IP 并不算漫天要价,真正拦住众人的是条件二:《三体》电影必须由张番番本人当导演,而这位导演并没有什么知名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