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3|回复: 0

高考历史选择题练习分享

[复制链接]

754

主题

918

帖子

52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0
发表于 2021-1-17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与大家分享下高考历史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复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1.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  )
  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
  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
  解析:选A。题干中反映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清朝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因军事、经济、政治因素分别起了中枢机构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2.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  )
  A.中央政府精兵简政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
  D.国家权力的下移
  解析:选B。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明朝废丞相并非精兵简政,而加强君主专制是权力的上移,故A、C、D三项错误。
  3.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  )
  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
  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
  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
  解析:选B。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更能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内阁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给予他们多少权力,故C项错误;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4.明代史料记载:“内阁之职同于古相,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如(大学士)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这反映了(  )
  A.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 B.内阁并不直接总理政务大权C.内阁已拥有对国事的部分决策权D.六部演化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选B。题干论述的是内阁的职责,不涉及皇权问题,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中“主票拟而不身其事”“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可知内阁并没有直接总理政务的权力,故B项正确;内阁拥有部分的国事决策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六部问题,故D项错误。
  5.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明朝的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6.有学者认为,由于明代以后实行分区或分省定额录取进士,各地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许多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这类似于西方的代议制度。据此推知,科举制(  )
  A.避免了考官与考生结党营私现象
  B.有利于社会重学重教风气的形成
  C.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
  D.起到了调动知识精英参政的作用
  解析:选D。材料强调了科举制下士人参与政治的热情,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对教育风气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关科举制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考上的官员参与‘廷议'”“科举出身者未做官而成为乡里或地方与官府打交道的代言人,这类似于西方的代议制度”可知,无论科举做官,还是科举未做官者,都积极参与政治,故D项正确。
  7.“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  )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
  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8.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 000到1 500名之间波动。这表明(  )
  A.清代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
  B.考试制度逐步完善
  C.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
  D.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解析:选C。材料的主旨是清代科举制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在清代的不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科举考试的乡举,显然没有依据人口的发展而发展,故C项正确;科举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自然就会减弱,故D项错误。
  9.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  )
  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
  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行政文书包括诸多民族文字,这样可以有效传达国家政令方针,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10.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其中,“冲”指地当孔道,“繁”为政务纷纭,“疲”是赋多逋欠,“难”指民风刁悍、命盗案多。对此划分的合理解释是(  )
  A.清代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清朝统治仍有贵族等级色彩
  C.清朝统治具有因地制宜特点
  D.政府以发展交通为首要任务
  解析:选C。“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可知这是依据地方的不同情况而进行针对的管理,故C项正确。
  11.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  )
  A.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
  D.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两朝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明清两朝的监察制度,主要针对监察官员,而不是针对相权,故B项错误;“杜绝腐败”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行政与监察的关系,故D项错误。
  想了解更多关于学习生活的资讯,请关注“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小学一对一”网站和公众号“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1对1”,更多精彩等您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7 06:23 , Processed in 0.0991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