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哇资源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回复: 0

美高学生申请优势都有哪些?

[复制链接]

754

主题

918

帖子

527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0
发表于 2020-12-25 15: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2025届早申请录取榜单,15036份申请者中录取了719名学生,包含8名中国学生。
  截止目前哈耶斯麻的早申请均已放榜,藤校早申请人数上涨30%+,但录取人数较往年有所下降,而且不难发现录取的中国学子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外高中。
  尤其是MIT早录取中的来自人大附中美分(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的学生,一届学生24人,16人来自中国大陆。
  他们的标化成绩和国内申请者并无大异,但在美高的背景加持和学长学姐成功申请的红利下,一举拿下了四枚MIT offer。
  美国疫情持续恶化,2021年秋天是否可以顺利开学现在还是未知数,这让有美高申请意向的家长望而却步,至少一两年内采取慎重的态度。
  但是对于目前5-7年级阶段的家长们,笔者建议采取长远计划,全球疫苗成熟实施后,2-3年后赴美读书,安全性会更加稳定。
  因此结合早申请录取结果,我们跟着北京新东方北美项目部孟老师来分析在同等申请条件下美高学生为何更容易受到顶尖美国学校的青睐:
  1.综合能力更强:经受美国高中教育洗礼的学生会比在国内同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强。
  无可厚非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体现在应试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但中国高中教育体系和美国高中教育体系对培训孩子的侧重点不同。
  国内传统教育体制下走出的高中生,相对英文阅读能力、阅读速度、词汇量、学术写作能力、社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等会稍显薄弱,而这些正是美国中学教育对学生重点优化的部分,也是美国大学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美高的文学、历史、社会科学课程,阅读和分析的要求很高,为了完成作业每天翻阅上百页资料的情况非常稀松平常,在美高的课堂上,老师鼓励课堂发言、辩论和写作。
  类似的输入和输出不断循环,时间长了,学生在看待问题时,会更加知道如何进行理解和分析。这种对于复杂情况的认识、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在申请竞争中,最为各大海外名校所看重。
  2.申请成绩的效度:大学招生官倾向于本土教育系统的申请者,认为学生的平时成绩GPA、综合能力评定和推荐信可信度更高。
  这些申请者相比于国内的高中毕业生,因为提前进入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完成了4年美国高中教育,因此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更具有竞争力,这也是最直接的益处。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每个申请者都可以是高分的种子选手,这些在招生官眼中其实是屡见不鲜的。
  他们会认为我们只是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却并不立体,并不是一个个性鲜明、成熟独立的学生。
  所以在同等申请条件下,考同样的成绩,美高学生的标化成绩更有信任度。
  3.活动竞赛更加突出:美国高中在15:00后基本上就放开时间给课外活动了。
  通过长期的时间积累和成熟的学校平台帮助,美高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准备和挖掘方面更有优势。
  相比而言大多数的国内学生重心一直在标化的提高上,甚至到了11年级后,面对申请系统中要求的5个奖项和10个活动,部分学生的包装迹象仍然明显,从而使得美国大学的招生官质疑中国学生课外活动参与的真实性。
  美国高中实行选课制,同一个学校且同一个年级的同学也可能修完全不一样的课程,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后,美高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和自身的特长,有的放矢地去选课,自主而灵活。
  在录取中,美国大学招生官期待看到申请者参加多学科多维度的课外竞赛,并获得区域或国家级的奖项,从而凸显学生在课程以外的学术兴趣和才华。
  建议申请者多选择美国招生官熟知的、有含金量的活动,在审核过程中更容易受到青睐,这些也是申请者进入名校的关键。
  建议未来有意冲击顶尖藤校的家庭早规划早准备,先出得去,再保证出去后站得稳。
  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应用能力,做好美本&国内顶尖学校的双轨申请准备,进退自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
在线咨询
微信:hft805099614
咨询热线
400-888-888
微信扫一扫
直接访问本页内容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吱哇资源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8 03:40 , Processed in 0.20307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