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施盈:理财净值化有利于参与各方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造和重构,对管理人来说涉及诸多全新的领域。”施盈强调,银行理财不是一锤子买卖,和一般消费品相比,更注重售后的投资者联系和服务,也就是监管一直在强调规范的产品信息披露。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渗透,与客户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也在不停地扩展。信息披露一方面要尽量透明,一方面也要讲究触达,要利用适当的各种渠道,全方位向投资者告知产品的情况。作为管理人和销售机构,应该通过有效的售前和售后的信息披露,让投资者了解和认同产品的策略、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来源,沟通管理人、销售机构和客户的利益共同体。https://www.bankasia.com/img/thPress20200810b.jpg
“比如近期因为债市调整造成的部分偏债产品的净值回撤,是不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客户沟通,想办法让我们的投资者了解,回撤是因为利率曲线的整体上移,而因为理财产品投的大部分是中短期限的债券,一段时间之后会收敛回票面价格,现在的净值回撤只是暂时的现象。”施盈讲到,这样的投资者沟通,核心是建立投资者、销售机构和管理人之间的互相信任,而信任的基础便是充分的透明。我们会充分利用银行的体系化优势,强化多方沟通的链条机制,切实履行国有银行的社会责任。
对于亚洲银行净值化转型,交银理财产品研发部总经理施盈认为,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相较其他资管产品也有着明显的特征,除数量多、年龄层分布广外,投资者整体对风险程度的偏好也较低,对净值波动的容忍度较小。然而,理财净值化是规范影子银行、打通银行各业务条线、构建多层次财富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路径,事实上也是对参与各方更加有利的选择。
施盈表示,理财净值化首先有利于客户,较之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不足客户承担、超额收益银行全拿,净值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足还是客户承担,但是超额收益(大部分)归投资者所有,风险和收益基本平衡;其次是有利于产品管理人,净值化对产品管理的方法论和投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动力;最后是有利于销售机构,可以凭借存款、理财、保险、基金、信托这样多层次的财富管理产品,实现对客户更精确的画像、分层和营销,提升销售的效率。当然,对消保可能短期来看是有冲击的,这也需要监管、销售和管理人的共同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