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回归!一幅海派都市生活长卷在这里展开
原标题:“良友”回归!一幅海派都市生活长卷在这里展开“作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本大型综合性彩色画报,《良友》汇聚承载了中国现代城市文明孕育与发展的几乎所有社会文化景观,更以海派的精神、摩登的态度、客观的立场,展现了中国人向上向善的人性底色,向世界展示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国画卷。”在良友文化负责人胡新亮的讲述中,藉由《良友》画报传达的海派文化底蕴扑面而来。今天的这场讲座,也是近期于今潮8弄开幕的“掠影摩登——《良友》都市文化图鉴”展览系列活动之一。
对于这场在四川北路举办的《良友》主题展,策展人孙孟晋倾向于用“回归”二字做注脚。一来,1926年2月,《良友》画报就诞生于今四川北路上,与办展地今潮8弄仅隔一条海宁路;二来,生活在虹口区的他注意到,随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1925书局等一批新文化设施成为“网红”,今年成立的“四川北路演艺新联盟”活动此起彼伏,虹口区对热衷文化生活的市民游客而言再次具有了“磁吸力”,而毗邻今潮8弄的上海文学馆初具雏形,“城市文脉或将迎来新的格局”。
本次展览通过图片、影像、装置等形式,主要展示了《良友》画报珍贵图像与设计灵感,并将当年北四川路文学艺术生机盎然、娱乐生活空前繁荣的景象展示出来,犹如徐徐展开的一幅海派都市生活长卷。其中,由设计师根据多方资料拼复绘制的北四川路地图,是首次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区域的完整呈现。根据这幅地图,配合展览中另一幅《良友》第61期的版面,以及梳理的时年位于虹口区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名录,人们能看出当时虹口区电影行业的发达。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位于虹口区的礼查饭店(今中国证券博物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上海最早的几家影院都在北四川路开张,包括西班牙人雷玛斯创设的虹口活动影戏院和维多利亚活动影戏院,葡籍俄国人郝思倍兴建的爱普庐影戏院等。1930年,全上海25家影戏院中,在虹口区的就有11家,成就了当时人们常说的“过河看影戏”。有意思的是,展览还梳理了“超级影迷”鲁迅先生在虹口区的观影地图。他的最后十年正是在虹口区四川北路区域度过,期间一共观看过144部电影、共计155场次,涉足百星大戏院、上海演艺馆、奥迪安大戏院、国民大戏院、融光大戏院等。除了电影,出版业也在虹口区大量集聚。以今潮8弄前身公益坊为例,就开办过南强书店、水沫书店、辛垦书店等一批进步书店。
在展览中,当年《良友》的“良友”,那些文坛巨匠描绘四川北路繁荣的名言金句,也被制作成灯箱装置作为串场,凸显了文化含量与格调。夜晚,透过展厅玻璃窗,还能看到为金句特别设计的户外投影,赋予了老弄堂另一种美感。有意思的是,展览开幕以来,也吸引了不少“良友”慕名而来。《良友》画报第二任主编周瘦鹃女儿周全特地从苏州赶来看展,沪上文化学者陈丹燕、陈子善、毛尖、汤惟杰等相继在此举办相关讲座,评弹名家高博文等在此用新方式演绎名家名篇等。在孙孟晋看来,当文化名人与观众再度相约四川北路,一幅新的海派都市生活画卷也由此展开了。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 单颖文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