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_J_H 发表于 2023-5-22 02:15:09

从霸屏到失宠,变得真快

好莱坞失灵了?
开年到现在,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看着还像样。
超英宇宙阔别三年,没有迎来报复性观影,漫威DC续集豆瓣评分集体不及格,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口碑不错的娱乐大片,也都卖不动了——
《超级马力欧》全球大卖7.3亿美元(约合超过人民币47亿),超过《满江红》成为全球票房冠军,但国内只有1.32亿人民币。
《龙与地下城》更惨,上映后讨论度极低,国内票房仅7800万人民币,远低片方预期。



△ 两部电影的豆瓣评分:8.0、7.7
最火的两部,都来自日本——‍‍‍‍‍‍‍
目前,《铃芽之旅》7.75亿,《灌篮高手》4.37亿。‍‍



中国观众已经抛弃好莱坞了?
这个结论太过武断。
更可能的原因是——
好莱坞,正在和00后脱钩。
要知道,好莱坞最大的受众群体是谁?
是70后至90后的群体,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突然涌入的好莱坞大片刷新了眼界。‍‍
而那时,正好又是好莱坞的巅峰期。









但00后呢?‍‍‍等到他们长大,开始看电影,已经是2010年以后了。‍‍‍‍此时的好莱坞走入超级英雄纪元,票房屡创高峰,但危机从此也埋下——‍‍‍‍‍超级英雄宇宙不断衍生,自我繁殖,最后就像是马丁·斯科塞斯说的"主题乐园"。‍‍封闭,重复,套路。

过去十年里,好莱坞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故事有多少?‍‍‍逆水行舟。过去十年划的水,很难不造成今天的局面。‍‍据猫眼研究院统计,过去一年,95后和00后贡献了45%的票房,00后更被认为是增速最快的观影人群。00后究竟爱看什么?好莱坞还有机会回春吗?01对Sir这代人来说,好莱坞大片,曾经打开了我们对远方,对世界,对未来的想象。1994年,中国正式从好莱坞引进电影。虽然当时电影院仍是大城市的专利。但不妨碍住在小城市的我们,在CCTV6看纯净版、听"老伙计",被叙事紧凑、特效炸裂的动作大片震惊得无法呼吸。





2001年,中国加入WTO,随着《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大杀四方,我们又多了十部引进片可以看。



当好莱坞大片随着全球化的巨浪漂洋过海,哪怕只是零星几部,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代表着一种身份认同——看好莱坞,就是联通全世界同龄人的在线聊天室。虽然不同的国度,现实千差万别。但对个性的渴望,对花花世界的憧憬,就是可以通过大银幕的光,同时射进年轻人的心里。当时世界的主旋律是,只要有同一个梦想,就能一起驶向远方。所以北京奥运会才唱:"我们同住地球村"。奥运会的后一年,《阿凡达》诞生,这部立意上要走出地球的电影,代表着全球电影工业无法逾越的顶峰,也让我们的市场第一次摸到天花板。

00后当然是幸福的。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娱乐方式更丰富,接触外面的世界也不再只限于电影院。诚然那个时候的好莱坞没人会看出危机,市场的爆炸与琳琅满目,00后可以无拘无束地遨游诺兰的科幻世界,享受皮克斯的温情陪伴,被超级英雄点燃多巴胺……





但很快,亢奋消失了。2014年,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的原创剧本仅剩25%,在巨头垄断下,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榨。2019年,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中,原创剧本已经无迹可寻。2022年,全球十大最赚钱的好莱坞电影中,只有恐怖片《危笑》不是翻拍或续集。好莱坞在中国的退潮有目共睹——2019年《复联4》拿下的42亿人民币票房,就像一首真正的挽歌。因为在那之后,已经没有一部好莱坞,可以进入到中国票房前十。

我们这代影迷,很难彻底对好莱坞背过身去。因为当你告别了好莱坞。也就告别了曾经热血躁动,但无法回头的青春。所以,在《速激10》的定档消息下,只剩下中年少男少女在自嘲,爱恨交织地为青春补票——"这是我一定会去电影院看的……烂片"。

好莱坞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迎头撞上了00后的青春期。00后与好莱坞的诀别,根本不需要做心理建设。就像你看到不喜欢的视频,三秒钟就可以划走。春节档,《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的一半受众,都是00后。而狂欢过后,回到日常能引起讨论度的电影,也都靠00后撑起来——《铃芽之旅》,稳坐春节档后第一把交椅。国内票房即将突破8亿,已经超过日本。

△ 《铃芽之旅》中日票房对比,来源:猫眼专业版猫眼标注"想看"的人中,超过八成是95后,35%20岁以下。6.9亿的《保你平安》(春节档后国产片最高)。电影聚焦的,正是年轻人当下最关心的——网络暴力,荡妇羞辱等等话题。想看的人中,超过七成是95后。

△ 来源:猫眼专业版,《保你平安》"想看"人群用户画像当00后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人,他们将手中的电影票,投给了自己的青春,自己喜欢的流行文化。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向大人们证明——你看,我真的长大了。02嫌弃好莱坞的,不仅是中国的00后。尽管从数据上看,好莱坞掘金力依然霸道,去年全球票房前十,前八个都是好莱坞大片。但能大卖,不代表00后喜欢。全球票房冠军《壮志凌云2》,阿汤哥凭此片坐稳好莱坞片酬冠军。但据派拉蒙统计,《凌云2》受众超过一半人35岁以上,18-24岁人群远远比不上其他电影,如《新蝙蝠侠》《小黄人》。那么,美国的00后都在看什么呢?跟咱一样,都是网剧。不过,是无法打进我们视野的那种——你能在任何地方观看哟!……但你不能在你那观看哟!

2017年,LendEDU对美国大学生的市场调查显示,看视频追剧时,92%大学生首选Netflix;2018年,美国投行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看视频的四成时间,都花在Netflix上。去年全球最爆的青春剧《星期三》。开播3周,10亿在线观看总时长,登顶83个国家观看榜首。暗黑萝莉,哥特妆容。小小的身体,藏着一个复仇心极重的灵魂。



偶尔还会爆出女性主义、反思信息爆炸的金句。



这是谁拍的呢?好莱坞最会拍奇幻的名导,蒂姆·波顿,代表作是《大鱼》《剪刀手爱德华》。你看,就连好莱坞的老导演,都开始嫌弃好莱坞的陈旧了。另一个被年轻人推到顶流的更不必说——《怪奇物语》。Netflix史上播放量最高的英语剧集,主打一个怀旧青春,但黄暴污一点不少。



去年,美国一项对Z世代的调查显示,《怪奇物语》的粉丝已经超过《哈利·波特》,而且正在挑战漫威的霸主地位。

流媒体,牢牢把00后据为己有。今天好莱坞,甚至捧不出新一代巨星。2019年,一部大尺度青春剧上线HBO流媒体,一集打破收视纪录。这部剧首播的当晚,居然是"美国春晚"超级碗的开幕式。而年轻人的注意力,已经从全家人的电视机,转移到被窝里的小银幕。《亢奋》的女主。赞达亚,1996年出生,当之无愧的美国Z世代顶流。但在《亢奋》之前,她在迪士尼当童星,唱流行歌,甚至演了蜘蛛侠的女票,都没有成为顶流。直到她在大尺度的《亢奋》,演一个一边药物成瘾,一边喜欢跨性别者的酷女孩。





来自迪士尼的老家伙凝视,无法让赞达亚获得Z世代的认同。直到她的各种出格行为,都在彰显着年轻人需要的酷与叛逆。奥斯卡颁奖礼,她身穿白裙,头扎脏辫,并在媒体阴阳怪气后回怼:脏辫代表着力量与美,无性别之分。

《亢奋》能成为顶流,并不只是因为尺度,而是它真的在诉说年轻人的困惑。就像同样讲成瘾和疼痛。解放上一代人的《猜火车》,是在用教坏小孩的外衣,告诉你最正确的人生道理——宁可做不正确的事,也不要轻易相信权威和主流为你安排的人生。

而《亢奋》,同样借不正确的青少年,去让你反思更大的不正确。性别束缚、种族歧视、家庭暴力、舆论绑架……



过去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片,最擅长创造童话。但00后呢,他们一出生,就已经在见证全球化的童话走向幻灭。当好莱坞看不懂美国的年轻人,他们把代表着最高标准的奖项,颁给了能真正贴近年轻人的作品。这几年的奥斯卡最佳,都在不同角度消解着好莱坞的传统规则。《寄生虫》,韩国电影,年轻人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游牧人生》,美国梦的苍凉一面。《瞬息全宇宙》,全华裔阵容,回应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的慌乱、虚无和自我毁灭。这些电影,过去绝不会成为好莱坞的主流。如今的好莱坞是谦逊地退位让贤,开始照顾到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不如说是主流的好莱坞自己,已经拿不出手了,终于才肯让过去瞧不上的"替补队员"顶替上场。‍‍‍‍‍‍‍‍‍‍试想,即使奥斯卡不颁给那些所谓的"政治正确"。又能有质量更好的选择吗?永葆青春,本来就不存在。或许让衰老慢一点的法则就是——承认自己不再年轻,但仍努力地读懂年轻人。甚至。将话筒交给想颠覆自己的新生力量。03全球化时代,信息和文化是流动的。但在不一样的社会,可以被高调讨论的信息,仍然是被选择的。好莱坞不行了,对国产片来说就是利好吗?未必。在这场注意力抢夺的战争中,好莱坞并不是输给了国产片。甚至不是电影。想想看那些最前沿、最受关注的领域,国片也未必能跟上。比如游戏。暴雪退出中国了。如果《魔兽世界》再次改编电影,中国也未必会上。就算上了,也不会取得过去的票房。‍‍‍‍‍‍

年轻人也可能没玩过游戏而选择忽略,就像《龙与地下城》哪怕历史再悠久,国外的群众基础再强。在国内院线,也只能是"路人"。比如流媒体。就是主打一个合家欢的迪士尼,频频撞向雷区后,只能灰溜溜地说出那句被误解的——"没有中国也能成功"。毕竟,人家现在最赚钱的流媒体业务,也像网飞一样被隔绝在外。



在信息的不对称中,我们建造着一个价值茧房。当漫威第四阶段没有一部电影引进国内,中文互联网为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辱华争议吵得不可开交。不喜欢看漫威的是"底层战狼",要为电影说话的就是"跪舔美帝"。

2018年,麦肯锡对全球Z世代(包括亚洲)进行了一项调查。Z世代最大的标签是什么?——不想被标签化。他们是身份的游民,政治立场和自我认知,可以随时浮动。这是新生代的自由与开放。但同时,他们少了点浪漫,多了点现实。更崇拜道德的力量。更相信由独立个体组成的群体。因为信息开放,经济缓行,他们有着审慎的乐观。

而在国内,当00后成为影视剧消费的主力军,但真正以他们为视角,能表达出他们内心困惑与焦虑的作品,有多少呢?一个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就算是国产片中。表达年轻人小我、特性的电影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我和共性。真正奇怪的,不是好莱坞沦为年轻人的明日黄花。而是那些让好莱坞不得不服老,审美多元、议题前卫、三观松弛的年轻力量,我们始终无法一睹真容。杨紫琼拿奥斯卡影后了,但《瞬息全宇宙》的神秘面纱,还没有被我们揭开。

去年暑期档的《小黄人》,国内的版本却多了一分钟。改动的东西,是年轻人最厌烦的说教:鼓励三胎、改邪归正。

今年引起狂欢的爆款剧集,几乎都来自国外的流媒体。当韩剧、美剧、日剧都迈向无限内卷的成熟期。而我们,依然只能靠字幕组用爱发电,偷偷摸摸网盘见,把本该登堂入室的年轻人文化,变成地下亚文化。就算不说影视。跟咱们未来主人翁最相关的变革——ChatGPT浪潮,马斯克的星舰发射直播,和我仍然重重相隔。‍当作为受众的年轻人推不开世界的门。新一代的创作者也在落后于国际市场。两周前Sir和贾樟柯聊到青年导演。他始终提醒着我们,中国年轻人与世界的距离——国际的年轻导演,他们很容易跟当代社会的演进发生密切的关联,他们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是在跟世界思潮同步的。过去很多电影是表现来自社会政治的焦虑。但这十年已经转变了,他们更多的是身份的焦虑,性别的焦虑。今天进一步的改变,是人类跟人工智能的对峙。但是在国内,很多东西是话题禁区。这让Sir想起了二十年前,贾樟柯借电影表达过的另一种困惑。2004年,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主旋律中,贾樟柯看到了无力扑腾的年轻人,群体性的精神危机。《世界》。在拔地而起的北京世界公园,舞蹈演员赵小桃跳着异国风情的舞蹈,坐着从"俄罗斯"穿梭到"日本"的迷你过山车。



但下班以后,她的生活困在暗无天日的宿舍,所谓联通世界的交流,也就压缩在一台小小的翻盖手机。天上的飞机,异国的旅程,多彩的生活都存在,但都跟她无关。



贾樟柯说,激发他拍《世界》的,是北京和纽约的相似,是消费狂热背后的虚空。我看着北京,似乎跟我在纽约看到的东西一模一样。我在想,难道美国化就是全球化吗?就是全世界都要变得和美国一样吗?如果说,"全球化就等于美国化"是一种缺乏远见的粗暴。那么今天的另一种粗暴是——将崇拜过的都否定。将打开过的都关闭。当大学生为了吃烧烤,可以坐火车去淄博;去旅游,具备五天走遍六个省的特种兵素质。但北京电影节放映没有在内地公映的《悲情城市》,又能引发一秒钟上万人开抢,黄牛出价高达八千。

年轻人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可以容忍物质的下沉,但对远方的好奇,对另一种生活的期待,永远在萌芽。Sir也觉得,当代年轻人应该斗志昂扬,眼里充满光。但让这件事变成现实的秘诀。不是正能量口号越喊越高,却暗暗将世界的能见度越调越低。其实年轻人需要的很简单。一个真实,有趣,开放的世界。一个真的可以相信,我就是主人翁的未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老板娘也有假期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全网一个林妄_ 发表于 2023-5-22 02:19:52

看腻了 无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霸屏到失宠,变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