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聪 发表于 2023-5-13 15:40:10

再现苏陕版“山海情”,首部以苏陕协作为原型的电影《远山花开》在宁首映 ...

5月12日晚7:30,首部以苏陕协作为原型的电影《远山花开》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映。影片改编自陕西青年作家王洁的长篇小说《花开有声》,讲述了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和陕西秦岭深处大麦村的张承峰等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影片再现苏陕版“山海情”,其中的很多桥段都来自苏陕协作的真实案例。
主人公“苏式教学”源于南京的“梧桐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影片中,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将一张张写着英语单词的卡片发给了同学,给他们上堂“南京味儿”的英语课。呼啦啦,大家迅速站成了两排——这群生长在秦岭山区的孩子们,开始了单词听读接力比赛的游戏,稚嫩脸庞上的笑涡,斟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刘晓慧”这充满创意的“苏式教学”,源于南京市浦口区赴陕西省镇安县支教老师组织的“梧桐课堂”。
编剧王洁出生在农村,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她希望借助电影,把留守儿童的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把视角转移到农村。他们采访了20多位来自南京的支教老师,将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学观察、相处模式融入影片中。
王洁了解到南京支教团队以“科技、艺术进校园”为主题,先后走进镇安县青铜关镇月西小学等多所学校,为当地的孩子带去了充满“南京味”的书法、音乐和美术等艺术实践课。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也为两地教师探索教学特色课程提供了交流平台,电影中的英语、音乐教学方式,正是情景再现。
如今,在陕西镇安山区的教室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创意课堂”,无数个“刘晓慧”正用爱浇灌着这些千里之外的秦岭远山的“花儿”。
农特产品的镜头让南京挂职干部潸然泪下
影片故事的发生地陕西商洛,是南京对口协作的地方。在影片后半部分,一位商洛干部给学校送去农特产品,介绍说“这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宝贝”。看到这个镜头,一些观影的南京干部不禁潸然泪下。这些农产品的背后,浓缩了他们在商洛的汗水。
据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统计,2021年以来,江苏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42亿元助力商洛地区发展木耳产业和菌类种植。2022年,在宁商协作的助力下,商洛以小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了4.55亿袋,产值达82亿元。对口帮扶洛南县的南京市江宁区发挥科技优势,从南京请来农业专家对洛南的水稻从育苗、日常管理、施肥到病虫防治等各环节给予科技升级,先后引进“明香粳813”和“徐粳119”等南方新品种到洛南进行试种。通过科技赋能,南方的水稻在洛南亩产达到600公斤。
不仅如此,柞水木耳、丹凤双孢菇、商南蜂蜜、洛南香菇、镇安板栗......这些产自秦岭深处的海量“陕货”,还被南京挂职干部以消费协作的方式介绍进长三角市场,位于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190号的“东西协作农产品展销中心陕西馆”汇集了以柞水木耳、洛南香菇为代表的多种“秦岭品牌”。
影片是苏陕协作成果的文艺缩影
蜿蜒的秦岭村道、“醋溜”的“陕普”、绣着牡丹的半拉子门帘、火炉上烤蒸馍、罐头瓶装水……影片通过很多细节呈现秦岭深处的“大麦村”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在这个西部村庄与留守儿童开启一场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
陕西省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沙庆超认为,主创人员扎根于现实土壤,将镜头对准乡土中国、基层干部和留守儿童,以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朴素的叙事风格,拍出具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超的艺术智慧。
影片荣誉出品方,苏陕(西部)合作发展促进会党委书记、主席刘浩春在江苏省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工作了近二十年,是苏陕协作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他深切感受到陕西人对江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真情实意的帮扶的感激。他说,《远山花开》以苏陕协作、乡村振兴为内核,情感真挚朴实、地域色彩浓厚,有温度、接地气,生动展现了苏陕协作以来取得的成就,讴歌了江苏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协作实践,既是对江苏支教教师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也是苏陕协作成果的文艺缩影,“苏陕促进会将以此为契机,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省文旅深度融合、深化文化产业交流协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现苏陕版“山海情”,首部以苏陕协作为原型的电影《远山花开》在宁首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