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客家人 发表于 2023-4-5 09:15:20

打败“药神”,我信你个鬼​!

《不止不休》,可惜了。
            虽然张颂文的大火,起到很大的推广。
            但影片上映十多天,票房区区五千万。
            豆瓣7.2分的口碑,也不尽如人意。
            这部国产电影由贾樟柯监制,白客、张颂文出演。
            3年前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被部分媒体称赞为,又一部《我不是药神》。
            之后一度消失,内地上映日期遥遥无期。
            如今,好不容易登陆院线,却遭遇「见光死」。
            许多观众看完吐槽,有《我不是药神》的影子,但远远不及。
                        
            或许,是期待值拉得太满,导致了落差。
            豆瓣9.0分的《药神》,至今仍然是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作。
            然而,这样的国产片几乎成了孤立。
            其实,人们期待下一个《药神》的背后,不仅仅是出于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关注。
            更多的,也是一种对国产优质电影的渴求。
            今天,鱼叔也想和大家聊一聊。
            从《药神》到《不止不休》,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却又缺失了什么?
            第一次听说《不止不休》,是在2020年。
            作为当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唯三华语片之一,本片口碑炸裂。
            可回到国内,这匹年度黑马却突然销声匿迹。
            平遥电影节官宣展映,又临时被撤。
            此后两年多,只能不时出现在「年度期待片单」。
            如今终于能登上大银幕,被不少网友称为一个奇迹。
                        
            观众最期待的无非二字,敢拍。
            男主韩东(白客饰),高中肄业的北漂青年。
            因学历找不到工作,处处遭受歧视。
            幸得记者黄江(张颂文饰)赏识,破格录用其为报社的实习生。
            「一个人,为一亿人发声。」
                        
            镜头对准了二十年前,报道了两起案件。
            第一起,山西矿难。
            在师父黄江的带领下,韩东远赴山西矿区,潜伏调查。
                        
            旅店内,早已挤满了遇难者家属。
            痛哭、怒骂、叹息,拥挤在破败肮脏的过道内。
            走廊的镜头,煤老板清点着钞票,傲慢地威胁着家属,令其在和解书上签字画押。
            二十万,买下了人命,也掩埋了安全隐患。
                        
            这次调查经历,帮韩东拿到了「月度好稿」,转正入了行。
            他也第一次见识了新闻理想背后的残酷真实。
            「这钱是人拿命换的」
                        
            第二起事件,更为复杂。
            偶然间,韩东注意到了「高价收血」的小广告。
            通过长时间的卧底,他逐渐摸进了这一灰色产业链。
            原来,所谓「收血」只是一个幌子。
            蛇头招募健康的血牛,是为了乙肝代检。
            由血牛冒名顶替,帮助乙肝病人获得一份健康的体检报告。
            彼时的国内,谈乙肝色变。
            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人,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例。
            入学、入职的体检中,都将其列为红线。
            乙肝代检,则是严打的对象。
                        
            韩东很快将稿子写完,并准备抢第一时间发布。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产生了怀疑。
            乙肝的传染性,似乎被夸大了。
            医学研究证明,乙肝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母婴、性行为。
            病人遭受的系统性歧视,本就是无妄之灾。
            他们被剥夺入学、工作的机会,被逼得无路可走。
            乙肝代检是不合法,但患者遭受的歧视,就合理了吗?
                        
            这种反思,让很多人想起了《药神》。
            法大于情的例子,人们见得实在太多。
            久而久之,就默默接受、听之任之。
                        
            《不止不休》的反抗,显得尤为激烈。
            借韩东之口,激昂地争辩。
            「凭什么要接受一个错误?」
                        
            电影里,韩东最终撤下了揭露乙肝代检的稿子。
            转而报道了一篇深度特稿,名叫《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现实中,这篇文章的原型,是新闻周刊的《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当年参与「反乙肝歧视」报道的纸媒,共有27家。
            他们高举新闻理想,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为大众争取真相。
            「歧视在本质上是一种令受歧视者绝望的力量。」
            不知何时起,「现实题材」成为了国产片的加分项。
            似乎只要敢碰敢拍,就值得高分鼓励。
            勇气可贵,诚意可嘉。
            但拍出一部佳片,只靠勇气和诚意,终究还是不够。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真实」本应是《不止不休》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全片下来,却让人觉得很「假」。
            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塑造的单薄。
            前往报社求职时,韩东手里拿着一本书,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其中一章的标题赫然写着,「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不朽」即为神化,一味抬高记者的崇高,反而削弱了人物的可信度。
                        
            反观《药神》,无论主角配角,形象都很鲜明、立体。
            同样是取材于真实人物及其经历,但《药神》对原型做了大刀破斧的改编。
            现实版「药神」陆勇,自身就是白血病患者。
            远赴印度买盗版药,最初是为了自救,也从未就此牟利。
            而电影中的程勇,出场时是一个卖壮阳药的普通市侩。
            他贪财好色,有家暴史,离婚后卖假药仅仅是为了赚钱。
            故事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人由坏变好的自我救赎。
            「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说服力。
            促成人物心理转变的,是刺痛感。
            最直观的,是病人的疼痛。
            因为吃不起药,老吕的病情进入了急变期,只能通过化疗延长寿命。
            病人歇斯底里的哀嚎,家属见怪不怪的无助,程勇手足无措的惊恐。
            两个镜头,三种状态。
                        
            最激烈的,是对所谓正义的拷问。
            在警方的围剿中,黄毛被卡车撞死了。
            程勇向警官发出绝望的质问。
            也替观众向僵化执法者,表达了心声。
            「他有什么罪?」
                        
            人物鲜活,情节也张弛有度,充满趣味。
            电影前半部分,透过小市民的视角,将老上海的别样尽收眼底。
            保障生活的地气,也时不时冒出黑色幽默,让人观看时不觉乏味。
                        
            剧情走到中后段,又呈现出犯罪片的紧张感。
            反侦察、追逐、飙车,类型元素碰撞,扣人心弦。
                        
            等到案件尘埃落定,故事走向收场,此时再添一笔升华。
            片尾的长街相送,赚足眼泪。
                        
            至于主题的挖掘,也不乏点睛之笔。
            看似说病,实则说穷。
            《药神》之所以能打动人,在于其讲述的绝非个例,而是普遍且持久的看病难题。
            最戳人的,就是那个「穷」字。
                        
            极具讽刺的是,点破全片题眼的金句,竟出自一个假药贩子的反派之口。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一副药,远远救不过来天底下所有的穷人。
            穷人面临的困境,远远不止一个白血病。
                        
            再看《不止不休》。
            面子上的乙肝歧视,就已经是一个近乎被遗忘的话题。
            纵然影片用力暗示「无人能置身事外」,也很难再引起观众共鸣。
                        
                        
            当然,影片虽然聚焦于乙肝歧视,实则在颂扬新闻理想。
            「真相」与「良知」,才是故事的主旨。
            但,核心问题在于,不够痛。
            影片涉及议题之丰富,固然是近年国产片中少有的。
            调查记者、北漂、矿难、乙肝歧视,无一不是社会的重要侧面。
            最终呈现的,却仅仅是浮光掠影。
            究竟是贪多嚼不烂,还是未曾明言的删减使然,已无从知晓。
            仅就目前的版本,算不得一个精彩的故事,也看不到一个魅力的人物。
                        
            有网友说,《不止不休》能够上映,已经是一种胜利。
            鱼叔深知,这的确不易。
            一直以来,我也很支持国产现实题材影视的创作。
            但看完电影,依然只有一声喟叹——这个胜利多少透着一丝卑微。
                        
            许多人都在期待下一个《药神》。
            可惜,这些年来,既精彩又有现实意义的国产电影,少到可怜。
            说到底,我们缺的是什么?
            是环境?是情怀?是勇气?
            是更为开阔的视野,敏锐的触觉?还是一种讲好故事的能力?
            在很多观众心里,现实题材往往与「敢拍」挂钩。
            锋利所指,必定是特殊时期、敏感事件、穷山恶水,是像《小武》《盲山》《盲井》那样的地下电影。
            年轻导演们举棋不定,很多社会题材不敢碰。
            那些构想,最终胎死腹中。
                        
            其实,拍好现实题材,未必要剑走偏锋。
            当代人的生活困局,同样值得被讲述。
            不久前,鱼叔写了一部韩国新片《下一个素熙》。
            该片将目光聚焦初入职场的新人,将职场PUA、阴阳合同、僵化的教育系统一一揭露。
            很多网友看完惊呼,这像是一部专门为中国社会拍摄的电影。
                        
            相较于议题,影片中的种种细节更令人毛骨悚然。
            网红直播、数字奴役,统统被搬上银幕。
            拍现实题材,未必要做旧,也可以有智能手机、地铁商厦。
            关键还在于对生活的细致体察。
            不止于追问过去,也要直面当下。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题材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写好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止不休》由贾樟柯监制。
            影片前段也似乎得到真传,镜头沉稳、配乐节制。
            然而,当剧情走向高潮,又免不了破功。
            看似喧闹,却不疼不痒,已成为当下现实题材电影的通病。
            喊口号式的价值输出,恨不得把主角捧上神坛,溢出屏幕的煽情,只会令影片显得廉价。
                        
            创作者,还得沉住气。
            不必过分担心观众没有耐心,以致于自乱阵脚。
            回看《小武》,轻描淡写间道出了小武的转变。
            几许无言的沉默,一曲清唱,从容却后劲十足。
                        
            当然,也不一定只用一种视角讲故事。
            聚焦与放大,相辅相成。
            挖掘得越深,观众越会买单。
            还记得,多年前前后脚上映的《亲爱的》与《失孤》。
            都是讲述打拐寻亲的故事,口碑和票房却对比悬殊。
            一番比较后,前者完胜。
                        
                        
            区别在哪?
            《失孤》以单线叙事,铺陈了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
            风尘仆仆的刘德华,惹人心疼。
            一路上的遭遇,也令人唏嘘。
            只是,观影结束后,又觉得有些单薄。
            看了,又好像等于没看。
                        
            而《亲爱的》里的视角,则丰富得多。
            巧妙引入了一个「寻亲联盟」,从个案到群体,再放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影片结尾,镜头出人意料地对准出身农村的买方家长。
            对她的无助,施以另一维度的关怀。
            系统性问题下,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药神》的横空出世,为国产现实题材电影勾勒出巨大前景。
            类型化的纯熟,也引得不少创作者跟风模仿。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慢慢失去了创作的初衷,对社会现象浅尝辄止,转而唱起赞歌。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这很滑稽,也很可悲。
            《不止不休》里,张颂文有句台词,说得挺对。
            「做记者的,其实改变不了什么的。」
                        
            或许,电影也是一样。
            毕竟,生活总是比电影更加残酷。
            但请不要担心,大众远比想象中更乐于看到真相。
            把那些看到的、听到的,真实记录下来,就足够了。
            至少,不作伥鬼。
            全文完。
            助理编辑:三十郎
                        <li style=";" id="PIC" class="clearfix">
如果你连1元都不想充,试试这款页游!300%爆率,免费送vip!

高爆打金服广告
了解详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败“药神”,我信你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