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娱乐圈最牛 * 女人,不需要同情
最近,一则八卦颇受讨论。知名导演徐克被拍到与女友牵手散步。
女方比徐克小三十岁,疑似怀孕。
但奇怪的是,网友的关注点并非徐克。
而是其前妻,施南生。
二人婚姻生活三十六年,未有子女。
施南生六十三岁时,二人离婚。
如今八卦一爆,路人纷纷对施南生报以同情。
称其为徐克耗上一生,却「惨遭抛弃」。
「被小三上位」,如今「晚景凄凉」。
这段婚姻到底「值不值」,旁人无法替当事人下结论。
而之所以涌现如此多的同情之声,除了打抱不平的情感动机之外。
还因为,大众对施南生所知不算多。
实际上,施南生是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的幕后功臣。
曾获得国际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她是张国荣最敬佩的女性之一。
让林青霞、王祖贤也秒变夸夸党,连连赞其「最靓」「最有事业心」。
婚姻之外,施南生还有太多故事值得被关注。
今天,鱼叔就来聊聊,这位电影圈「大姐大」——
施南生
若要细数施南生所获荣誉,每一个都值得大书特书:
经其手制作的电影经典频出。
推动并成就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
她积极开辟海外市场,大幅度提升了港片在经济文化上的双重影响力。
施南生监制作品
在香港电影界,施南生是「呼风唤雨」的「大姐大」。
在国际上,各大重量级电影奖项也拿到手软。
鉴于香港电影之于华语电影的意义。
用「大女主」形容施南生,都已是失了份量。
但可惜的是,比起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大众讨论度更高的,是她与徐克的情感生活。
确实,施南生接触电影的契机正是徐克。
二人相识前,有时会在香港半岛酒店茶座遇到。
那时施南生对于徐克的印象是:
「冬天穿个牛仔裤,皮带扣子那么大,毛皮短夹克戴个帽子,麦嘉一遇到他就:徐克!什么时候跟我拍戏!他们两个跑掉我就说:他们好像黑社会。」
后来二人经好友介绍相识相恋。
施南生以徐克女友的身份进入其所在的新艺城公司。
与公司里其他人接触之后,施南生的感觉也很奇妙。
「其他六个人都是编、导、演,我是唯一一个正常人。」
新艺城核心成员七人,外界戏称「新艺城七怪」。
公司奉行集体创作,单辟出一间「奋斗房」开会。
有人擅长特技技术,有人擅长编剧,有人擅长创意点,有人擅长装睡。
但众人除了才华,什么都没有。
不懂预算、不知规划、想到什么拍什么。
施南生之前虽在几大电视台做过制作、宣传与行政。
但并未接触过电影产业,这次因徐克入行,几乎算从零开始。
如果说,徐克是施南生与电影结缘的纽扣。
那做大做强,就与爱情关系不大了。
秉持着「你敢用我,我就敢做」的原则。
施南生开始着手建立新艺城的运作体系。
那时公司账目混乱,副导演一个人每天拿着巨额现金结账。
时有人丢钱错账,因无从查找只得承担损失。
施南生便设计建立签单系统并推行,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账目问题。
这套系统从八十年代一直被各大电影公司沿用至今。
对此,施南生有点骄傲,又有点无奈:
「我不相信几十年了没有一点改进空间」
在制作出香港创纪录的系列电影《最佳拍档》之前。
新艺城导演们只有创意,却没有技术支撑。
施南生「整晚坐在那里打电话」联系成熟的欧美电影制作公司,直到有人愿意合作。
你看,大佬成事的法子也相当朴素,不同的是做事的决心。
《最佳拍档》
因为这份决心,新艺城屡创佳绩。
一度将邵氏、嘉禾两大电影产业巨头踩在脚下。
加上施南生常探市场水温,大力加持发行与宣传。
「新艺城」三个字在她手下变成了一块揽客金招牌。
很快,香港便不足以盛放施南生的野心。
1982 年,施南生初到戛纳,眼见全世界各地来的电影无穷无尽。
各种营销方式、片商、电影人,让人眼花缭乱。
但无论片源哪里,制作水平都十分成熟。
天外有天让施南生的自满消失不见,顿感自己就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但又因看到了更大的可能,让施南生十分兴奋。
返港后,她决心第一学制作技术,第二学发行。
将自己渗透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汲取营养,直接与全球片商对话,说到他们「不买不行」。
她还将「电影预售」方式带回香港,改变了港片的商业运作方式。
向内带回来可观的利润,向外输送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施南生的黄金时代。
但即便是强者,也不可能一路顺遂。
新艺城七人创作理念渐出分歧,又因集体创作埋下的分红隐患关系愈僵。
低处见人品,施南生不愿昔日老友变仇敌,决意离开。
回忆当时的情景,施南生说:
「他们开始倾谈,而且对我和徐克开条件,要徐克不要再做电影工作室。我们要一起做,一起加入新艺城这个大家庭。阿徐的说法是,你有一个大家庭,我要在花园建一个凉亭,而那个亭是我的。大家庭有大茶饭,或者我不想吃大茶饭,想吃点心。有一个阶段,他们和我俩都弄得很僵,觉得我俩不愿入这个大家庭。我已经在新艺城工作,但他们要阿徐拆了他的亭搬进大宅,阿徐不愿意这么做。经过了这么多事,我想我不如离开,免得事情变得更复杂,大家永远都是朋友。」
——《娱乐本色 新艺城奋斗岁月》
于是施南生便陪着徐克,去建造完全属于他的凉亭。
从香港到内地,二人携手不断打造新的事业版图。
用爱情去概括这份感情大概是一种窄化。
那个时代的友情与爱情里,都有一份仗义之心。
二人因追求极致的性格而步调相同,又因才华激发出互相欣赏之意。
一起淋过共同奋斗的风雨,让爱情变成了这份感情最轻的形容词。
同时,这份仗义不止对徐克。
1987 年施南生离开新艺城全心投入徐克工作室的打造。
在此期间,她加大提携各方面电影人才的力度。
只看能力,无惧启用新人。
也正因这份仗义,让施南生在事业上总能化险为夷。
拍摄《英雄本色》期间,施南生帮助一名叫余家安的服装指导入行。
二十四年后,《狄仁杰》系列电影开拍时剧组苦恼美术无人。
余家安主动联系施南生,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施小姐,当年你带我入行,我现在听说你找不到人,你愿意我来我就马上来,预算有多少算多少,我不会跟你讨价还价。」
施南生用自己的侠女做派,得到了同样颇具江湖气的仗义相助。
同时,尽心做事也得到了命运安排好的回礼。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拍摄时,徐克想探索 3D 视效。
施南生为此前往韩国寻找特效公司,但预算吃紧到「不好意思讲」。
眼见就要无功而返,却意外出现转机。
韩国顶级视效制作者李庸基,是《东方不败》与《黄飞鸿》的影迷。
他回应施南生说:
「我是看了你们的电影,才影响到我参与电影,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帮你扛了这一次。」
由此,《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才终于成型,帮徐克成功开辟出更大的内地市场。
这样的情况一次次发生着。
坊间流传着施南生 2017 年在柏林电影节拿下金摄影机奖(表彰对电影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个人或机构)时,对前夫徐克表达的感谢:
「我真的要感谢徐克,因为他从来未真正明白我在说什么。我说,我们没有预算了,他听不懂;我说,我们这样的拍法是完不成这部电影的,他也不明白。
正因为他永远听不懂我的话,才使我成为了比我自己预想中更出色的一名制片人。」
这样互相较劲的状态早已成默契。
即便 2014 年宣布离婚,施南生仍是徐克电影的专属制片。
事过后她也不曾口出一句恶言,相当体面。
事实上,施南生极少在公众场合谈论情感问题。
她并不喜欢谈论私事,仅有的几次回应也都十分大方。
面对徐克早年层出不穷的绯闻,她说:
「我知的,都不是事实。我不知的,就不知了。」
1996 年,媒体疯传施南生因不堪徐克滥情远走相逼。
二人相恋十五载终于拿到一纸婚书,她对此回应:
「不是为了讨承诺,只是出于对徐克的关爱。」
任何时候,施南生都姿态优雅从未失控,只有鲜少几次「露出马脚」。
某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上,施南生意外收到徐克的公开感谢。
她肉眼可见的开心,背过身去掩饰失控的表情。
在林青霞所书《镜前镜后》《窗里窗外》中。
施南生是让众女星顿感自身暗淡渺小的气场靓女。
在徐克面前却要操心照顾他吃芒果前要擦手这样的琐事。
会因无法与徐克过结婚纪念日而落泪,知晓徐克的情感传闻时会伤心,又说服自己「把他当家人」。
情到浓时甚至说出:
「徐克是个艺术家,他需要火花,如果有一天有个女人可以带给他火花和创作上的灵感,我会为徐克高兴。」
看上去,施南生确如同金庸所说:
「她是百分百的痴情女子,将自己奉献给她心中的才子。」
也因这种种旁人口中所说的爱情证据。
施南生成了舆论中成就徐克又惨遭抛弃的可怜女人。
网上搜索施南生,出现最多的是这一类情感文
但,讽刺之处就在这。
在施南生协助徐克开辟事业时,有人赞扬她的忠贞与深情。
她出众的能力被视作为丈夫「打天下」的利器,成功的事业成了她丰厚的嫁妆。
而男人的爱一旦消失或转移,女性自身的价值也被剥夺,甚至还会要求反思己身。
「是不是施南生太强大了,让徐克自卑了?」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凭实力打拼来的成绩因「没有为徐克生下子女」帮她留住丈夫而变得更加可悲。
如果再青春不复,那就彻底「晚景凄凉」。
说到底,还是「得到男性的爱」当成了判别女性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将生育当成女性人生中的最终使命。
这是轻视。
在众多品鉴二人爱情婚姻的说法中,很少人拨开社会附加价值去看施南生。
或许她确是因徐克接触电影产业,但她个人同样热爱电影。
施南生家境富裕,七八岁时便经常跟母亲一起去影院看电影,铸就了光影底色的童年。
婚姻的结束也并未影响她对电影的态度。
正是因为电影之于她远不只是为了「捧徐克」。
将其个人价值局限在婚姻子女问题上,更是可笑。
施南生历经香港电影的沉浮与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对整个行业有着精准深刻的认识。
她洞悉电影市场的诸多问题,源于内地电影商业化的激速进程。
大量的资金流动,却没有完善的电影工业承接,难免生出畸形。
对此,她没有停下脚步。
一方面,效仿国外成熟的工业制作和管理方式,助华语电影制作规范化。
一方面,提携更多电影专业人才入行,为行业注入新生力量。
她扶持艺术电影,有目的地丰富华语电影种类。
而并非一味以市场为导向千篇一律地制作商业电影。
「好电影我可以不赚钱。」
同时利用自身影响力,在国际上拓展华语电影的辐射力度。
如今七十一岁,仍然以制片人身份活跃在电影背后。
施南生的婚姻值不值得,没人能替当事人下定论。
爱过人,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也无分输赢。
但最重要的是,施南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创造出了无可取代的价值。
这一切值得被看见,值得被讲述。
值得让人丢掉「可怜」的眼镜。
看到这份可敬。
全文完。
助理编辑:白素 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