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一张电影票里的“数字鸿沟”
一位老人“极度崩溃”的观影之旅,最近引来热议。82岁的上海市民陆老伯辗转多家影城,因为使用的是“老人机”,子女不在身边,现场又无工作人员帮助,最终竟然连一场电影都没能看成。陆老伯的遭遇是个例,但在数字时代又有其普遍性。打开手机、选定影片、支付取票,年轻人行云流水的操作,对部分老年人而言可能就是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老年人不善于在线上购票,即使持有网络票也可能在面对自助取票机时一筹莫展;另一方面,许多影院并未在现场显示排片信息,线下购票也比线上贵得多。
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上海也不例外。但是,上海也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大型城市。截至2021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跟上信息化时代,就需要在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的“适老化”。
不只是一张电影票,所有数字化的城市生活场景都不应忽略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在快餐店里点餐常常被要求下载相关APP;出入停车场,往往无人值守,必须扫码付费;还有部分商家以没有零钱为借口拒收现金。这就提醒我们,全社会、全行业都要共同努力,破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对此,上海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2022年,在市政府办公厅会同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下,一度暂停的邮政、商超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现金缴费渠道已全面恢复,开通现金缴费渠道的网点共计4407家,三家市管商业银行共有现金缴费网点743个。数以百万计的不熟悉电子支付的老人,可以继续就近选择网点付费了。
在“硬件”渠道的建设和开拓之外,人性化的“软件”服务同样重要。早在2014年,上海便启动了面向老年群体的“阳光场”优惠票价,按影片发行价让利于老年观众。只是,由于前段时间疫情的影响,许多影院确实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基于此,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将在近期展开新一轮服务练兵,项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引导购票、取票,老年群体优惠等。
有网友说得好,数字时代不能让老年人掉队,今天“望影兴叹”的陆老伯,也可能是明天的你我。社会应该在政策推行、技术开发、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替代方案,年轻人也应该更主动、积极去关心帮助他们,当我们日常见到不知所措的“陆老伯”们,不妨及时伸出援手。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作为一座开放、创新、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完全可以答好这道新与旧、快与慢、变与不变的双选题,让我们在数字时代等一等那些年迈的身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