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批片多久没有出现爆款了?
原标题:小语种批片多久没有出现爆款了?作者 / 无念
前两天,我们发布了今年有可能诞生的 好莱坞5亿+种子选手 。按照预测来看,虽然进口片的整体票房体量很难与疫情之前相比,但至少从数量上看,有回暖的趋势。
就目前而言,今年已经公映或者定档了的好莱坞进口分账大片,就包括本月的《黑豹2》《蚁人3》,下个月的《雷霆沙赞!众神之怒》《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等等。这还不包括一批拥有更高市场水准的重量级选手。可以看到,今年的进口片方面,至少在分账片这块,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那么,进口批片呢?
虽然今年到现在,也已经定了一些批片,其中也不乏《铃芽之旅》这样拥有2亿+水平的日本动画。但是,日本动画毕竟是批片领域里卖的比较好的一类,票房底盘也比较稳固。相比疫情前的整体批片生态,内地市场确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小语种批片(特指非英语、日语语种)的爆款了。
2023年,随着进口片整体市场的回温,分账片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批片市场是不是也能再出现那么一两部小语种的爆款呢?毕竟,大家真的好久都没看到过叫好又叫座的小语种批片了。
批片遇冷,
小语种批片处境更艰难
疫情之前,2015-2019年左右,是批片市场最繁荣的时候。
都不用提《生化危机:终章》《一条狗的使命》《绿皮书》《荒野猎人》等这样的英语类批片,以及《你的名字。》《哆啦A梦:伴我同行》这样的日语批片,随便举几个其他国家的批片例子,比如印度的《摔跤吧!爸爸》13亿,《神秘巨星》7.47亿,《调音师》3.25亿,《小萝莉的猴神大叔》2.85亿;黎巴嫩的《何以为家》3.76亿;泰国的《天才枪手》2.7亿;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1.72亿,《海市蜃楼》1.1亿;俄罗斯的《绝杀慕尼黑》9100多万……
可以看到,疫情前的好几年里,批片是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的,也是国内大盘,以及一些冷档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
疫情的爆发影响了国内的进口片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压缩了批片的整体市场格局。同时,疫情在线下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不同国家的影视文化交流,国际电影节展的举办受到了影响,以往承担影片交易功能的电影市场自然也就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以今年为例,从开年到现在,只上映了《龙珠超:超级人造人》《女生规则》两部批片,而接下来已经定档的还有《印式英语》《铃芽之旅》《一杯上路》《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这几部。可以看到,除了日本动画以外,剩下的基本上很难掀起特别大的水花。
而疫情三年里,历年的批片冠军更是体量大幅下降。2020-2022三年间,每年的批片票房冠军,毫不例外都是日本动画。2020年是《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1.25亿;2021年是《哆啦A梦:伴我同行2》,2.77亿;2022年是《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2.01亿。而如果排除掉英语、日语系批片,只看小语种批片的话,情况就更惨了。2020年是意大利重映片《美丽人生》,5978万;2021年是《波斯语课》,3632万;2022年是印度片《误杀瞒天记》,3149万。
三五千万左右的票房,放到疫情之前,可能只是很多批片的一个零头,而如今却已经是小语种批片的天花板了。这对于批片这样市场本来就很有限的片种来说,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
窗口期长,质量一般,
小语种批片很难掀起水花
总结疫情这几年的小语种批片引进情况,基本上能够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窗口期特别长。
就拿印度片来说吧。过去批片卖的好的时候,印度片基本上可以说是“引进一部卖一部”。只要质量有保证的话,不仅有10亿+的天花板水平,2、3亿,甚至5亿+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有个前提是,这些批片基本上都保证了窗口期不会特别长。
2018年是印度片引进高峰,且当年引进的印度片没有一部票房低于3000万。2019年起,疲态开始显现。之后,疫情来了,2020-2021年期间,没有印度电影在国内公映。2022年,印度片回归,数量还不少。这一年有5部印度片在内地上映(含合拍片《龙女孩》),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距今好多年前的老片。
《误杀瞒天记》是2015年的片子,《最初的梦想》2019年,《印度女孩》2018年,《跳舞吧!爸爸》2018年。今年上映的《女生规则》2016年,即将上映的《印式英语》甚至是一部2012年的片子,还有一部待官宣的《印度制造》,同样是2018年的。不是所有影片都有《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命运(窗口期近三年),现在这些印度片上映,已经很难掀起特别大的水花。
其次,现在引进的小语种批片,种类也比以前少多了。
就像上面说的,疫情前除了印度片,泰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都会有个别批片选手,作为补足市场的存在与观众们见面。但是疫情之后,小语种批片基本只剩下印度片了,偶尔会有一两部其他国家的批片,也都大多没啥讨论度。去年引进了几部德国电影,基本上只有十几万的水平。
另外,现在的小语种批片,整体质量也不如以前了。
都不提《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像是《何以为家》《天才枪手》《看不见的客人》《完美陌生人》等一批小语种批片,部部在豆瓣上都有8分+,上映后也都能引起观众们的议论和喜爱。而现在,能上7分的小语种批片,就已经很不错了。《误杀瞒天记》是一个特例,在8.6的超高分+7年的超长窗口期+4月冷档期+删减20分钟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依然拿到了3000多万的成绩,足以说明质量就是硬道理,观众是会为好电影买单的。
最后,如今的批片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环节的影响。
比如,去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因此引进了好几部距今时间比较久的德国片,虽然票房并不怎么样,但是至少有了一些相应的动作。再比如,为庆祝中韩建交30周年,2021年底,韩国片罕见地“松绑”,引进了一部《哦!文姬》。当然了,进口片作为外交层面的“晴雨表”,也不单单是批片会面临这样的状况,分账片同样如此。2021年,国内引进了多部中东欧国家的影片,虽然票房无一例外不超过50万,且都是分账片,但是在“一带一路”的大政策框架下,显然政治意义要远大于其市场意义。
2023年,
小语种批片情况会好转吗?
把目光转向今年。那么,在经历了三年的疫情之后,批片市场会迎来好转吗?
大家都看到,最近一段时间,国产片定档不间断,基本上每周都能给观众带来一些好消息,目前待映的国产新片已经排到了6月底,且各个大小档期也都有了落位的选手。同时,进口片也展现出了一丝积极的迹象,多部大片都获得了同步的待遇,虽然票房体量肯定已经不及以前,但至少也是个不错的转机。
但是,相比来说,批片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更高一些。
“批片就是一场赌博”,一些批片买家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疫情之前,大家看到了这一块虽然不大但是“有利可图”的蛋糕,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然而疫情之后,整个电影市场的风向,包括政策、环境,以及观众们的口味等等,全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的批片生态,想必是很难再回到疫情之前了。
一方面在于,随着整个大环境的改变,观众对于进口片的整体兴趣都不如以前,分账大片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小语种的批片了。另一方面,疫情的出现催生了流媒体的兴起,疫情之前,不同国家的电影人们倾向于去国际电影市场寻找不同的发行方,但是如今,只要把版权卖给流媒体,就能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另外,批片生意始终需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窗口期的长短。过去的时候,不同地区的电影从院线上映到出资源,窗口期还都比较长,比如日片,基本上都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只要在这段时间内确保国内的引进顺利,就不用担心盗版的困扰。但如今,流媒体的出现让窗口期大幅缩短了,很多时候电影还没上,资源已经满天飞了,这对于批片买家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毕竟,批片的受众基本上还是要靠小众影迷和文艺青年群体,但是如果他们都已经在网上看过了的话,谁还愿意再去影院买票支持呢?
不过,情报君觉得,咱们也不用太过于悲观。毕竟,进口分账片的引进现状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的预兆。如今,随着疫情从人们生活中的逐渐淡去,各类线下活动如约归来,国际性的电影节展也开始重回正轨。就像是最近正在举办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中国电影人和中国买家的身影。
电影毕竟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文化商品的属性,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流通,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院线发行还是流媒体上线,批片仍将会是国内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
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批片有望上映的,比如前几天刚宣布的日本爱情片《余生那些年》《稍微想起那些》等;小语种批片方面,比如泰国片《速度与爱情》,此前也传出过国内要上映的消息;以及翻拍自《滚蛋吧!肿瘤君》的泰国片《世界欠我一个你》,也发布了中文版海报,有望在年内上映。法国、意大利合拍的《带我飞》,中文名改成了《生命中最特别的朋友》等等。
情报君希望,今年的整体批片市场会迎来一个改观。一方面是在引进的片种类型上,能够稍微广泛一些,英语日语的批片是常客,但小语种批片同样也是一部分观众的心头好;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能稍微引进一些时效性比较新的片子,同时也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当然这样的好片子毕竟是占少数的,但至少,希望能让小语种批片有机会重新回到破亿的水平。
下一部破亿的小语种批片会是谁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