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 看惯生死
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张颂文,是2018年在娄烨导演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这部电影,是娄烨为数不多在内地影院公映的片子,也是张颂文参演的第三部娄烨作品,第一部是《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第二部是《花》(2011)。《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张颂文演的是负责城区改造的建委主任唐奕杰,一个道貌岸然的官员,令人印象深刻。造型上,跟《狂飙》里的高启强后期有相似之处。
两个角色之间,也共通——都在探索人性之恶。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后实则藏污纳垢。
对这类人物,张颂文太在行了。
因为,他早已看惯生死、洞悉人性。
张颂文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扮相
-1-
演绎高启强大红大紫之后,张颂文的过往也被一遍遍扒拉了出来。
最为人知的是——在当演员前,他干了5年导游。那5年间,他经历了十次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客人在我面前死了两个。”张颂文说。
那时,他才20出头,已经看惯了生死瞬间。生死看多了,也就对人性有了深刻感悟。
或许,这造就了他的命运不可知论。在一次采访里,他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的时运没到,就算是世界顶尖的演员,他永远都是走‘背’字。”
这种宿命感,也许是让他能够得以在影视圈里坚持下去的理由——他在等待“时运”。张颂文走红后,很多媒体稿子里,都呈现了他心酸的往事。
然而,事实上,他运气一直都很好。冥冥中,命运之神一直在指引着他。
1999年,张颂文已经做了5年导游,但他知道自己不会一辈子干这个。刚入行时,才十八岁,他就对导游生涯有了怀疑,彷徨之余,一度还去咨询“大师”。其实,他不信所谓的大师,但看过大师后,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后来,在一篇题为《在心里点灯的人》的文章里写道:“承认大师的假,就等于承认他们自己的脆弱和愚蠢。”当时,“大师”跟他说,三年以后你绝对可以升“副处”——可他连公务员都不是。
张颂文回来继续干,一直做到了“广东省最佳导游”。
带旅游团的张颂文
不过,5年后,他有种一眼望到头的感觉,用他的话就是,进入了“老干部模式”。很多旅游景点,他去过上百次。十几年后,去泰国拍摄剧版《唐人街探案》时,导演陈思诚问他,你来过泰国吗?他没好意思说自己带团来过两百次了。
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改变。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弦易辙。
这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刚入行的年轻导游,公司让他带。小姑娘问他,怎么能像你这样做个优秀的导游?张颂文说,首先你要热爱工作……巴拉巴拉象征性地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小姑娘又问,你很热爱导游这个工作吗?张颂文想,麻烦了,试图搪塞过去,但最终还是说了实话,“应该没有,重复性太强。其实已经过了热爱的劲了。”
小姑娘继续问:你的梦想是做旅游吗?
那一刻,张颂文被彻底问住了。沉吟半响,他苦涩地说,“我没有梦想,但我有个爱好。我不会喝酒,也不喜欢出去应酬,我宅的时候打发时间的方法是看电影,哪儿的电影都看,南斯拉夫,北朝鲜,美国,苏联......看电影能让我安静下来,觉得充实。”
这位年轻导游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你的梦想啊!
然而,那时候张颂文觉得是天方夜谭,“做电影吗?这辈子没想过。”
小姑娘又说,听说北京电影学院招成人班,不用考,你可以去试试。
那天上午10点跟小姑娘聊完,张颂文琢磨了一个小时,就去总经理办公室申请离职。
他要去北京。
当时,旅游公司给分了一套房,在他离职时,刚装修好。为绝后路,他婉拒了领导“停薪留职”的劝告。这意味着,房子要退回给单位。
而他完全沉浸在“电影梦”的激动里,对房子已经完全无所谓了。对他而言,这就叫破釜沉舟。
回头看,张颂文碰见的不是小姑娘,而是开悟的“禅师”啊!如今,张颂文不知道有没有感谢这位小姑娘,她让他知道了自己未来要走什么路,而且还能一夕爆红。
张颂文做了五年导游
-2-
张颂文坦承,当年确实很冲动,但也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的记忆里,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你会跟周围的人聊你的想法,一聊通常做不了,你问别人觉得怎么样,身边的朋友出于关心,绞尽脑汁地唱反调,说不中听的意见,说完基本你会打退堂鼓。”
他决定一意孤行。从旅行公司离职的当天下午,他就坐飞机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张颂文普通话不咋好,跟出租车司机说,去北影。然后,他被拉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那里,他转悠了一圈,确实发现了一些培训班的广告,什么导演班、表演班,都有。
一位老太太接待了他。张颂文问,这里的培训班,会发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证吗?
老太太笑了,这里是北京电影制片厂,不是北京电影学院。
张颂文正懵圈中,老太太说,北京电影学院在隔壁,我带你去吧。
老太太拉着张颂文在北京电影学院见了几位老师。对方问张颂文,你想学什么?他说:“我不知道我想做什么,但我想拍电影。”
老师说,“导演系不招生,这栋楼还有一个专业叫表演系,表演系马上有一个进修班,你可以留下,参加他们的考试。”
这让张颂文有了方向。
看他人生地不熟,老太太邀请他去自己家做客,她儿子也是做影视行业的,给冯小刚、陈凯歌做过副导演。张颂文一住就是四五天,老太太儿子也成了朋友,跟他讲影视行业是怎么回事。
北影厂老太太和她儿子的帮助,让张颂文搞清楚了影视圈的基本概念。
这是张颂文又一次的幸运。命运推着他,向目的地前进。
多年以后,张颂文感慨地说:“我一辈子感谢那位老太太,那会儿的人真的很单纯。”
这些事情,出于他曾经的自述,很难查验真实性,但无论真假,可以看到他确实很走运——遇见了指点迷津的小导游,又碰上乐善好施的老太太。
其实,更幸运的还在后面。
-3-
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需要面试才艺。
唱歌?不会。朗诵?没准备……跳舞,那更没谱了!
眼看就要被刷掉了,最后一个即兴小品,张颂文把握住了。小品的题目是——当旅游团在孤岛遇到风浪。
20年后,张颂文回忆起来还不可思议,“这就叫天意,我做过五年导游,赶上一道题是表演旅游团。”
他这个资深导游,演个导游还不拿手?
张颂文立刻口灿莲花巧舌如簧代入到了导游模式。他惟妙惟肖的讲解吸引了所有考官注意,结束后,一位老师问:你咋这么了解导游?张颂文说,我就是干这个的。
老师又问,你在当导游的时候,都遇见过什么事儿?
张颂文答:“生离死别。我的五年导游经历里面重大交通事故十次以上,客人在我面前死了两个。”
他顺利考上了表演进修班。
然而,上了三个月,他就想打退堂鼓。“头一个月老让我们演动物,去动物园观察动物,我看见我们班那帮十七八岁的小孩演猫,演狗,演熊,演猩猩,我做不到,太丢人。人还没做明白,怎么演动物?我很反感。”
他一心想的是“拍电影”。
张颂文找当时的班主任诉苦,坦承想退学,班主任说,“你可以选择随时离开,但是为什么来了又要走呢?”
正当他要收拾行李一走了之时,一位96级师哥来找他。师哥说,“听说你要退学?你听我的,千万别退,你特别适合做演员。”第二天,又一位94级师哥跟他说:“你小子适合当演员,你演戏有生活,这个很宝贵。”
连续两天的两位师兄劝说和鼓励,让张颂文重新思考自己来这里学习的目的。
他不走了。
2000年,进修班要做汇报演出,让正规班的老师来筛选好苗子。排了一出名为《48小时》的戏,因为普通话太差了,张颂文主动要求演个哑巴。
他在剧本的基础上,做了自己的改动:“那个哑巴最开始不是哑巴,最后有一句台词:大家保重。我觉得干脆这句不要,变成作揖,这样子很酷。”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齐世龙当时也在汇演现场,结束后,他说:“那哑巴,2000年让他考一下表演系。”
那年,他从进修班变成了正式班的一员,在一众十八九岁学员中,年龄最大,阅历丰富,这却成为了他的优势,甚而,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也正因此,毕业后,他得以留校任教,虽然不是正式编制,却也让他非常开心了。
从一名导游,再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张颂文完成了人生里最重要的自我蜕变。
-4-
张颂文在北电当老师时,成立了一个“表演艺术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就是个民间社团,除了另外一个创始人祖峰也没啥人了。祖峰当年也在北电教书,后来先张颂文一步专职做了演员,他是这几年经常在各大综艺节目指导学员演技的刘天池丈夫。
祖峰离开了学校,张颂文也呆不住了。他觉得,“电影学院是一个特别适合做学术的地方,但是我的梦想不是学术,我想拍电影。”
心心念念,还是“拍电影”。
2009年,他正式离开学校。
随后,张颂文开启了10年的不走运演艺生涯。
在彻底踏入影视圈之前,张颂文虽然经历丰富,其实一直是幸运的。做导游能获得“广东省最佳导游”,半路出家学表演能当上北电老师,说是一帆风顺也不为过。
现在,离开象牙塔的他,要开始接受娱乐圈的“毒打”了。
最近广为传播的一则段子——“张颂文曾被羞辱为侏儒”,这个事件,来源于张颂文的亲身经历。
早年,他和同学周一围去某个剧组试镜,在一家宾馆房间里,一位副导演指着他俩对投资人说,有些人不适合当演员,比如像他(指张颂文),个子很低,像个侏儒一样,肯定做不了演员;另一个(指周一围),香肠嘴,也不行。
虽然现场很搞笑,但张颂文和周一围出了房间,站在电梯里发呆,始终没有按一楼,他们沉浸在尊严被践踏的时刻里无法自拔。
十几年后,他在一档节目里,跟其他小演员讲了这个故事后说,现在听起来很可笑,但“有时候深夜想起来我都难受”。
承受这种屈辱的,张颂文当然不是孤例。
他自己也说过,中国99.5%的演员收入极低,一年就挣了几千块,3年时间试镜了840个剧组,全被拒绝。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不走运,其实也是整个影视行业的不幸。
名气,是娱乐圈的硬通货,没有名,只有实力,也无计可施,要出名,就得有机会,要获得机会,就得有名气……很多默默无闻的实力派演员,都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而资本,更是趋利性和短视的,只会看到光鲜的一面,对隐藏的灰暗视而不见,甚至是刻意躲避。所以,他们选择投资小鲜肉、流量明星,或者那些能带来短期利益的艺人。至少,能在商业上立刻获得回报。
很难说,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能否被弭平,大概率不会。即便现在张颂文出名了,还有千千万万个99.5%的李颂文王颂文挣扎在生死线上。
所谓的“叔圈”现象,只是因为,这些大叔已经成为明星了。娱乐圈里不为人知的大叔多了去了,不出头,就是一个普通大叔,无力跻身“叔圈”。在2023年之前,张颂文不过也只是众多普通大叔中的一员。
所以,张颂文的成功,不意味着会消弭掉娱乐圈的逐利本质。
其实,对于张颂文来说,尽管他此前以“时运”宽慰自己,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自己切切实实的努力,以及抓住了机遇。
-5-
从北京电影学院离开后,他正儿八经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娄烨2009年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张颂文非常感激这位引领他登上大银幕的导演(虽然这部电影无缘登陆内地影院),10年后,他说:“娄烨用了我四次,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第四部戏,是2021年在内地公映的《兰心大剧院》。
他还说,娄烨“给了我无限的自由”。这也算是“无限”的夸赞了。
但他初入影视圈时,其实是演主角的。
2004年,还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助教的张颂文,接待了自己老家的电视台——广东南方卫视访问团,得知他们筹拍一部粤语古装剧《乘龙怪婿》,当时正好要到暑假,便主动请缨,演了男一号。
《乘龙怪婿》有点类似于《武林外传》,都是古装情景喜剧,但比后者的播出时间还要早一年。而且是最早的“短剧”,每集二十分钟,但限于是粤语剧,传播有限,仅在广东本土有认知度。
张颂文在《乘龙怪婿》中
这是张颂文第一次担纲男主角,一演就是120集。这部剧,后来拍到500集。但因为要回学校,张颂文没能接着演下去。
2000年初期,是中生代演员的天下,陈宝国、陈道明、斯琴高娃、王志文、李保田、江珊、蒋雯丽等戏骨当道。张颂文又太年轻了,“那时候我每天对着镜子看,很讨厌自己长得年轻,天天都渴望自己能快点老。”
命运就是这样诡异,10年后,张颂文到了中生代时,又兴起了“小鲜肉”。所以,他那一代的演员,要熬出头,确实难。
那段时间,除了跟同学周一围见组,也在不同的剧组里见到过很多同龄演员。有一次,金庸剧《鹿鼎记》招募演员,他去面试,碰到一个毕业于中戏的年轻人,叫邓超,两人还勾肩搭背地合了一个影。从时间推断,这部金庸剧应该是黄晓明那版,2005年筹拍,2006年正式开机。
当然,张颂文和邓超都没选上。幸运的是,邓超很快就走红了。很多年以后,张颂文在清理电脑时,发现了这张合影,他还很惊讶,怎么跟邓超如此亲密?
真正可以挑选剧本,主宰自己的戏路,是在张颂文离开北京电影学院的8年后。2017年,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上映。这部他作为男一号的电影,虽然票房不高,却在业界有不小的影响力,“《西小河的夏天》很奇怪,它票房极低,但是一夜之间,很多人愿意探讨这部电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张颂文说。
这为他打开了些许局面。
再之后,就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及大火短剧《隐秘的角落》。在这几部作品里,他都有一个共同的底色——演父亲。不知不觉,已经年过40。
“有一个同学说,不看颂文的报道,我都忘了我们已经45岁了。”在一次采访中,他这么描述同学群里的言论。
那是2020年,距离他真正爆火还有3年。
-6-
对张颂文,更为深刻的印象是,他知感恩。
在2019年界面新闻的一篇采访自述中,令人意外的是,他大大方方地谈起了“师父”黄秋生,还直接说对方“了不起”。
出于众所周知的情形,2019年,黄秋生这个名字,已经是内地影视圈的禁忌。这位香港性格演员,早在2014年起,就跟大陆绝缘了。然而,5年后,张颂文仍然念兹在兹于黄秋生对自己的教导。
用张颂文的话说——“我很尊重黄秋生,他是我认为对表演最单纯的学者。”
那年,还不怎么红的他,对黄秋生推崇之至,因为,“黄秋生纠正了我很多表演上的毛病,”他说。在一片噤若寒蝉中,张颂文能这样表述,实为不易。
他们是在2009年认识的,拍摄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张颂文演宰相杨国忠,黄秋生演唐玄宗。相处四个月后,张颂文拜了黄秋生为师。
也许是都说粤语的关系,两人一见如故。本来,黄秋生想收他当干儿子的,但张颂文拒绝了,他说“爸爸只有一个”。不过,张颂文很仰慕黄秋生,就提出能不能拜他为师学习表演。黄秋生一口应承了下来。
张颂文在《杨贵妃秘史》中的造型
此后整整三年,张颂文跟着黄秋生学习表演技巧,“那三年黄秋生老师拍的所有电影我都在旁边,包括《精武风云陈真》、《叶问:终极一战》,《竞雄女侠秋瑾》,《四大名捕》……”在这些戏里,他偶尔也能客串一下。
的确,此后张颂文的表演风格,有黄秋生的影子,“他(黄秋生)说,你不用非得把它表演出来,你试试再往回收,别让人看出痕迹,他经常劝我,千万不要去想演员怎么处理,应该想角色会怎么办。”在自述中,张颂文说。
无独有偶,张颂文在内地做年轻演员的表演指导,而黄秋生也在港台开设“大师班”教授演技。2022年11月,重心移至台湾的黄秋生,在金马奖上揽获影帝桂冠。2个月后,张颂文在大陆爆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很难说,现在爆红的张颂文,还能否畅谈他和黄秋生的这段关系。但,张颂文比一般演员“敢言”却是真的。
从他走红之后被翻出的层出不穷的言论来看,他很知道怎么能抓住话题核心,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炒话题,而是因为:他愿意说真话。
比如,针对年轻演员演技问题,他说:高中生直接就上电影学院,没有阅历,毕业后怎么能演好戏?
比如,他说:演员必须会挑戏,有些人却混混沌沌的,戏来了就拍,嘴里说着热爱,却看不出对这个行业有半点热爱?
很多演员,不论是成名的,还是没出名的,不管是实力派,还是偶像派,都怕说错话,而那些所谓的“错话”,其实就是“真话”。接受采访,但凡有点激烈的语句,就让删,标题非做成中规中矩不得罪人的,四平八稳到“没有人性”。
当然,说真话的基础,是自信,而自信,来源于——“有料”。
-7-
张颂文确实有料。
不仅是演技,还能写文章。
2017年,在《天涯》杂志社发表了散文《在心里点灯的人》。《天涯》是由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刊物,文章能选入正统的文学杂志,也属不易。
另一篇文章《火柴天堂》发在《青年文摘》——虽然《青年文摘》不算纯粹的文学刊物,却也是对文字有严格要求的。
这两篇文章,尽管还不到“大家”的程度,却也有其风格。特别是《火柴天堂》的这一段:
我问妈妈:“给我起名叫颂文,是歌颂那个年代吗?”
妈妈说:“是歌颂它的结束。”
那时,文革刚结束五六年。妈妈的记忆还很清晰,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清晰。
不说文笔如何,母子俩这么正的三观,也得击节赞赏。
说有多好的文笔吧,未必,但能感受到真诚,和其中蕴含的思考。其实,这才是文字的力量。写文章和演戏一样,在文笔合格的基础上,投注感情才有价值。
所以,才有了《狂飙》大结局之后广受赞誉的告别文。
这些,都是生活阅历造就而成,其中,有开心,有伤悲,有失落,有得意。不过,从2023年开始,他成腕儿了。通过高启强这个角色,终归是“出息”了一把。
或许,张颂文还记着《在心里点灯的人》文章里“盲佬”的一番话。
盲佬是他老家一位瞎眼的算命先生,平时靠给村民占卜过活。张颂文13岁那年的某一天,被同学欺负,加上父亲因故责骂,闷闷不乐之际,在村子里遇到了盲佬——
他摸摸我的脑袋顶,郑重地说:“阿文,不瞒你说,我是糊弄人混饭吃的,并不懂什么真本事。可是你相信我,你长大了一定很有出息。”
撰稿 | 杀手LEON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本文系「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的发展
相关合作请私信 一个阅历丰富,有深度的演员,希望一直头脑清醒目标明确的走下去 始终戏好人不红。 一个很善良的人! 喜欢你 我爱颂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