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窗丨当心上了热搜的“当”
眼下,《爱的二八定律》《风吹半夏》《卿卿日常》等多部影视作品热播。在微博上,与剧情有关的热搜时常霸屏,动辄斩获上亿阅读量。“李薇改口喊和夫人母亲”“李峋拼命工作晕倒”“阳华没考到硕士的原因”……粉丝在词条下赞美偶像演技,输出剧评。另一边,“不明真相”的路人被疑似新闻的词条吸引,点进去发现是电视剧的宣传,颇有“上当”之感,但侧面为词条贡献了浏览量。不知从何时起,微博热搜成了衡量一部剧“爆不爆”的重要标准。一部剧集收官后,制作方立刻会甩出一张“数据战报”,统计上榜热搜话题的个数和阅读量,很显然,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彰显了该剧的实力与人气。几百个热搜话题,几十亿的阅读量,无疑是“爆剧”的标配。不管评价如何,剧方乐见其成,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热度的体现,能够为作品增光添彩。
源头的认知决定了剧集的营销方式以及粉丝的行为准则,在剧集定档、预热、开播的各个时段,微博热搜“画风”突变,各式各样的热搜层出不穷。一位影视公司宣传负责人透露,其公司新剧播出期间,基本每天都要保证上一条微博热搜,在这方面会花费较高。参演明星粉丝也会自发组织为词条发博文宣传,增加热度。由此可见。剧集的微博营销已形成了专业化、流水线流程。
这样的评价标准横行,一部剧没有热搜或者数量过少,很容易被定义为“扑街”或者“无水花”。对微博热搜的过于重视,却导致了另一种极端情形——无底线造热搜。最典型的是在词条上用上一点“小心思”,利用演员或者剧中角色造句,误导大众。电视剧《天下长河》热播期间,“罗晋新剧老婆被群嘲”的热搜阅读次数达到了4.1亿。虽然获得了庞大的流量及关注度,可许多网友表示,自己被“骗”进了词条,词条含糊不清的说法,让人误解该“老婆”是演员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唐嫣。此外,将热搜词条伪装成社会新闻也是剧目营销的惯用伎俩。热搜词条“男子找喜欢的人要自拍却收到X光”“李峋是去备孕了吧”,外表像颇具冲突性的新闻,诱发网友的猎奇心理,产生点击行为,实际上只是某部电视剧中的情节。
以热搜论成败,制作方挖空心思在热搜上大做文章,剧集的品质可以“拉胯”,铺天盖地的热搜必须是“标配”。看起来相当热闹,路人被“强行安利”,在热搜上追完了剧。最近,某知名女星的新剧上线,自开播以来热搜不断,堪称“住在”热搜,充斥了粉丝控评。居高不下的人气并没有换来实际效果,反倒招致反噬。从热搜去看剧的观众发现“剧情没逻辑,演员演技雷点多”等诸多问题,最终9万多名观众给此剧打出了5.8的低分,一星占比22.5%,虽有“水花”,口碑却真正“扑了街”。可见,再多的微博热搜以及自说自话的营销,或许赢得了一时的流量,终究掩盖不了“作品不够硬”的本质,观众评价最终还是会落实到作品本身。想要靠微博热搜占据先机,没有好作品傍身,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子钰 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