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213460 发表于 2022-12-8 11:05:01

47 年后,她终于被捧上神坛

前几天,一份榜单在影迷圈刷屏——
英国《视与听》杂志评选了影史最伟大的 100 部电影。



这个榜单,含金量极高。
原因有两个。
第一,评选者范围非常广。
榜单分成「影评人榜」和「导演榜」。
前者由全球各地的1639 名影评人、策展人、学者等业内人士投票评选,后者的选票,则来自于世界各地的480 名导演、电影制作人。
其中包括不少亚洲导演,比如毕赣、关锦鹏、蔡明亮、奉俊昊、洪常秀、是枝裕和等。
放一个关锦鹏的影史十佳,给大家看看。



第二,评选跨度非常久。

榜单十年评一次,今年是第七次评选。
如此难得的机会,每个投票者都会非常珍惜手中的选票。
不过,即便是如此权威的榜单,这一回也受到了极大的争议。
让我们来看看更受关注的「影评人榜」。



榜首,就是「爆冷」。
一部许多人都没听说过的 1975 年电影《让娜 · 迪尔曼》,力压《迷魂记》《公民凯恩》等影史经典,夺得榜一。
女性电影人首度问鼎——
比利时导演,香特尔 · 阿克曼。



这一结果,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说这是政治正确下的矫枉过正。
导演保罗 · 施拉德就公开表示,这一结果损害了榜单的权威性。



《让娜 · 迪尔曼》登顶影史榜一,是过誉,还是名副其实?
鱼叔今天就借此机会,来聊一聊这部新晋影史第一——
《让娜 · 迪尔曼》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有人说,这是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影片长达 201 分钟,仅有十几个固定机位。
多数场景都发生女主让娜 · 迪尔曼家中,记录了她的三天。
在厨房,她一丝不苟地做着家务。
起床、买菜、做饭、洗碗、织毛衣、铺床 ……



在客厅,她迎来放学回家的儿子,共进晚餐。
她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儿子长大。



在卧室,她卖身谋生。
每天下午儿子回家前,她都会穿过走廊,来到门口迎接不同的嫖客。
接过男人的外套、围巾、帽子,随后将其领入自己的卧室。



交易过后,她又会在门口为男人穿上外套、围上围巾。
优雅且不失礼貌地拿钱、送客。



厨房、客厅、卧室,三者构成了微妙的空间组合。
分别指代了让娜的三重身份——主妇、母亲、妓女。
她的生活是程式化的,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确计算。



拍摄《让娜 · 迪尔曼》时,导演香特尔 · 阿克曼只有 25 岁。
影片的灵感,源自她的成长环境——一个女性角色占多数的犹太家庭。
记忆中,母亲与几个姑姑负责了大部分的家庭活动,如准备餐食、念诵祷词。
她们制定了周密的秩序,并严丝合缝地遵循。



香特尔 · 阿克曼
阿克曼的电影,则揭露了这一秩序的真相。
影片中,让娜时刻从容大方。
她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
教儿子背诗,得心应手。



但,她的生活中,时刻会遭到身边男人的打压。
上街买避孕套,被路过的年轻人嘲讽与戏谑。



在家里削土豆,被儿子提醒注意体面:
头发乱了,衣服没有扣好。



就连她自己,也已经接受了这种秩序。
她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所有事宜都围绕儿子展开。
早上起床为儿子做早餐、帮儿子刷皮鞋、去街上为儿子修皮鞋。
留给自己的时间,几乎一刻也不剩。



当这一秩序被打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阿克曼用后一个半小时的篇幅,讲述了失序后的悲剧。
第二天,让娜照常接待嫖客,走进卧室并关上门。
镜头一切,天色已晚,二人才从房间里走出。
让娜,误时了。



由于没能及时关火,土豆烧糊了。
不得不去重新买一袋,并再煮一次。
突然多出的步骤,打乱了她按部就班的生活。



第三天,让娜开始诸事不顺。
没等闹钟响铃,她就提前醒来。
刷皮鞋,刷子从手中飞了出去。



出门取钱,遇上银行关门。
给大衣更换纽扣,却因为款式老旧找不到同一型号。



来到咖啡厅,她的专属座位也被人占了。
她头一次,没喝咖啡就匆忙离开。
脸上,也逐渐出现不安的情绪。



电影的最后,让娜终于爆发。
在完成一次交易后,她突然举起剪刀,刺死了嫖客。



阿克曼在采访中解释了让娜行凶的动机——
让娜在卖淫中感受到了性愉悦。
作为一名妓女,性爱只能是她谋生的途径。
当她的欲望觉醒,并造成了一系列的失序,让娜陷入了恐慌。
因此,她必须杀死带来快感的客人,重新回到自己的秩序中。



这部影片或许让你感到沉闷。
但导演想要呈现的,正是这种沉闷的可怕至极。
而且,她有意将这种压抑的时间感,拉长到极致。
影片最后,完成杀戮的让娜坐在餐桌前,手中依然握着凶器。
她一如平日的安静,神情放空,胸脯随着呼吸一起一落,任凭嫖客的血从白衬衫上淌下。
房间里静得出奇,只听到窗户外传来一阵阵机车驶过的呼啸。
这个固定画面,持续了整整5 分钟。



像这样的镜头,在影片中是一种常态。
导演阿克曼无意用三个半小时来铺垫一场谋杀。
相较于所谓的「高潮」,她更愿意记录女主角洗碗、做饭的过程,单一镜头动辄三四分钟。
这是她最旗帜鲜明的反叛。
因为,她认为大部分电影都是从男性视角展现了完全虚假的女性形象。



历史上的电影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由男性创造。
银幕上,女性被打造成一个又一个奇观。
或是美丽夺目的都市丽人,或是蛇蝎心肠的恶妇人。
这些并不是女性本来的面貌。
「她们是被动意义的承载者,而非主动意义的创造者。」



《七年之痒》
《让娜 · 迪尔曼》,则在镜头语言上大胆创新。
影片的拍摄手法十分「简单」——固定长镜头。
不再以特写的形式取悦观众,而是采用中远景别,任由让娜入画出画。
观众需要努力跟随让娜的步伐,竭力去了解她的生活。



对于观众,这并不友好。
我们好似被嵌入座椅中,透过固定的取景框,与让娜一同感受囿于男权社会的女性体验。
仅一眼,便觉难以忍受的枯燥。
但,我们要知道,让娜已经如此生活了二十年。



而如是生活的,远不止让娜一人。
片中,她曾与一位邻居交谈。
育儿、家务、菜谱等琐事,覆盖了她们的全部话题。
「所以你得习惯。」



《让娜 · 迪尔曼》是一则具有先驱性的女性主义电影宣言。
如今,我们得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人,将镜头对准独属于女性的空间。
并用她们的方式,道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困境,为女性的行为赋予生命与意义。
比如这次位列榜单 30 名的《燃烧女子的肖像》。
同样以慢节奏的镜头、封闭式构图,构筑了女性的心灵世界。



有意思的是,导演阿克曼本人一直十分警惕「女性主义」的标签。
她积极尝试不同类型,热衷并呼吁多元化。
不支持用生硬的归类,将女性的表达以偏概全。
《让娜 · 迪尔曼》自然是一部伟大的女性主义电影。
但,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当人们说有一种女性主义的电影语言时,就像说女性只有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谁是影史第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与影史诸多经典相比,《让娜》或许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较于《2001 太空漫游》,它远没有那种宏伟浩瀚的格局。
相较于《迷魂记》,它也没有那么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技巧。
在不少人看来,它枯燥、沉闷,是一部催眠闷片,将其「捧」上影史第一,不过是迎合女权浪潮的「政治正确」。



但,电影一直都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
十年一度的榜单,反映着社会思潮的变迁。
国际上,从前些年的 Metoo 运动,到正在进行的伊朗「反头巾运动」。
女性们不断为自己的权益发声,甚至流血牺牲。
女性议题,毫无疑问是当下最重要的议题。
仅用「政治正确」四字一棒子打死,是扼杀了公平的趋势,无异于倒行逆施。
「我们想建立集体的记忆,确保这些历史不被忘却。」



总能听到有人说,这份榜单是矫枉过正。
他们往往会先用一番恭维之话,承认女性导演的作品和能力。
再话锋一转,认为登上影史榜首,是破坏了公平。
言下之意,也就是「女导演不配」。
为什么不配呢?
有一种思维定式是,这些电影以前鲜少在榜单上出现,而这次的排名又上升得过快。



过去六届影史十佳排名
不止是《让娜 · 迪尔曼》这次跃居榜首,还有多部女性导演的作品冲入影史百佳。
法国女导演克莱尔 · 德尼的《军中禁恋》,排名第 7。



法国女导演阿涅斯 · 瓦尔达的《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排名 14。



美国女导演梅雅 · 黛伦的《午后的迷惘》,排名 16。



捷克女导演维拉 · 希蒂洛娃的《雏菊》,排名 28。



是不是都没怎么听过这些电影呢?
不熟悉是正常的。
纵观百年的世界电影史,女性导演的比例实在太低,话语权也相应太少。
三年前的戛纳电影节上,就有一个名场面。
以评审团主席凯特 · 布兰切特为首的 82 名女性电影人,一同踏上红毯,呼吁电影行业的性别平等。
「82」这个数字,对应的正是戛纳电影节历史中仅仅 82 部入围主竞赛的女性导演作品。
而男性导演执导的影片多达 1645 部。
比例悬殊,将近 1:20。



这个比例还是产生于提倡多元包容的戛纳电影节上。
若要进入更广泛的商业电影领域,比例只会更加悬殊。
所以,谁定义了公平?
千百年来,这样悬殊的男女比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就算这次让一部女性电影成为第一,哪怕是矫枉过正,也算不了什么。



而且,如此权威和备受关注的一份榜单做出这样评选,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积极发出的倡导。
榜单发出后,豆瓣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前来标注「想看」,求资源之势也在全网蔓延。



真正的公平,不需要精密的计算。
而是要开放包容地聆听另一种声音。
更何况。
谁又能定义伟大呢。
如果能在男性霸权的百年历史中,杀出一部震惊全球的女性电影。
这样的电影,难道不值得一个「最伟大」吗。
历史终究是历史。
即便是将《让娜 · 迪尔曼》排在第一,也不妨碍《迷魂记》《公民凯恩》《太空漫游 2001》那些经典依旧伟大。
而这份榜单,我相信,一定会鼓舞更多的女性们,投身到电影创作之中。
相比历史的公平,我更愿看到未来的公平。
最后,补一个全榜单。
大家有空参考着补片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7 年后,她终于被捧上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