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认出李晨,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大惊喜
《1921》,刷屏了。很多人在看到那满屏的知名演员后,对这个结果心领神会。
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能够凭借刷屏的,难道只是因为演员的众多与知名吗?
答案是否定的。
毫不夸张,在我走进影院的前二十分钟,始终没能认出那个形容枯槁、眉压沉重之色的演员,居然是李晨。
光这一点就能证明,此电影之所以能够刷屏,并非靠演员们的“流量”堆起来的。
早在电影立项之初,就有记者犀利发问:
邀请了黄轩、倪妮、陈坤、李晨、刘昊然等一线影星,光是片酬就难以负荷,所以是为了亏本卖情怀吗?
导演黄建新面对这个问题却半点没急眼,淡然表示:
若论成本,3000w足矣!
这个“牛皮”,吹得着实是大了些。
后来助理在核算成本时,差点急哭:要是给明星都算上片酬,14亿都有点打不住,这都要超过设定的预算的13倍之多了。
可黄建新一句话说得笃定十足:“演员片酬不计入成本,友情出演占多数!”
事实证明,前来捧场的演员艺人多达百位以上,而这样堪称“豪华”的阵容,演员们还真是友情出演,所取甚少。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对于有着《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历史巨制在手的黄建新而言,《1921》从一出生就象征了某种情怀和纪念符号。
百年披风沥雨百年征程未停,从1921到2021这百年,是极不平凡的一百年。
百年间奔走呼号,百年间平地起高楼,所有的奇迹都倒退回原点,定格在了那堪称开天辟地的1921年。
但凡任何一个想在业界有所建树的演员,都会希望能够参与这样一部作品的拍摄,都会以自己出现在其中而骄傲。
观众们眼中的“群星汇集”,在某种方面而言,不过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罢了。
这盛世,如我所见,如你所愿;这过往,永不能忘,永不敢忘。
为了呈现出那风雨飘摇中颤颤巍巍举起的一苗烛火,上百位精挑细选出来的演员,将番位与咖位之争彻底抛诸脑后,空前团结地呈现出那一年的峥嵘过往。
一句“3000w的制作成本”,从飘在半空里的牛皮落地,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做“好钢用在刀刃上”!
为了诠释好自己的那个角色,哪怕自己的戏份在整部电影中可能只有短短几秒,演员们也竭尽所能。
饰演李达的黄轩,在影片中毫不犹豫给自己剃了个光头;
倪妮在接到“王会悟”的角色后,就特意剪掉留了9年的长发,以使自己在外形上更符合历史风格。
外形的改变,对于这两位演员来说是为了角色需要,而两人在天台上那场谈心戏,更是将细节呈现得让人泪目。
当时李达讲到以前抵制日货的经历,说到突然发现连烧毁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不由得痛心又无奈。
旁边的王会悟眼看着丈夫慷慨落泪,整个人也是泪光闪烁。
最后李达用哽咽的声音缓缓唱起了《国际歌》,两人相视落泪,将先辈夫妻们的浪漫和知识分子的情怀表现得细腻传神。
李达与妻子王会悟的鹣鲽情深在这样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下,越发显得动人。
不只是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春夏饰演的杨开慧那句“泽东哥”的回忆,更是让人泪腺全面失守。
除了这些着墨不多却动人至极的情感线外,拥有单线戏份的演员们也是付出颇多。
俊秀飒爽的陈坤,何时有过这样落拓的样子?
蓬头垢面衣衫脏污,可那双眸子里逼人的亮光,却让人忍不住跟着热血沸腾起来。
“范闲少爷”张若昀为了演好“刘少奇”,更是苦练基本功,背诵了一大段俄语演讲稿词。
哪怕最后给予他的镜头少之又少,可他半点没有忽视,每一个字句都认真对待。
网友们最后在影院中看到的,又哪里还有半点当年那个纨绔子弟吊儿郎当的样子?
在这样一部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作品里,没有一个演员,有的只是那个时代为了新国与新生的到来,奔走呼号、舍生忘死的英雄。
实不相瞒,除了在这样的历史巨制里,我还从未见过能有人,把演员们的“身份”擦去得如此彻底。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已经无心去思索出场的又是哪位演员影星,全副心神只够勉强用来跟上他们的步伐。
为那个时代的悲而悲,为那个时代的痛而痛。
其中最让人意外的,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到,会是“南陈北李”之一的李大钊竟是由李晨扮演的。
小平头、圆框眼镜、胡须浓密,压在眉头的愁简直犹如实质。
往那铁栅栏前一站,他就是为好友担心、为人民忧心的李大钊,哪儿还见半点“李晨”的影子?
尤其是最后被推上绞刑架的那一场戏,为了体现先辈英勇就义的悍不畏死,
李晨更是逼着自己连续两天保持清醒状态,最后就有了那满脸的沧桑与疲态下掩盖着的视死如归。
他们曾经那么年轻,同我们一样拥有昂扬的斗志、鲜活的生命和不舍的牵绊,可为了我们,那样灿烂的人生戛然而止于那一年的风雨飘摇。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只不过是有人将一腔热血奉上,才终于攒聚出那么一簇小小的火苗罢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首过往血泪与风雨齐下之路,再次忍不住泣涕如雨。
这盛世,如我所见;这盛世,终是如您所愿!
李晨是谁?我不知道? 认不出李晨?啥时候瞎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