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沙龙③】唱响时代强音,主旋律积蓄传递精神力量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更多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 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这是对新时代的文艺战线发出的庄严号召。优秀文艺作品的品格风范虽不能一概而论,但都能感动人、启发人、鼓舞人、鞭策人,成为一个时代特有的号角与征鼓,催动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本期云沙龙围绕 " 唱响时代强音,主旋律积蓄传递精神力量 " 这一话题展开。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主旋律精品让 " 青春中国 " 同频共振 陆嘉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主旋律影视作品不断迭代更新,凸显年轻态,实现与中国 Z 世代直接对话,成功引起当代中国青年观众的共情和认同。当代中国青年——从 90 后到 00 后,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与大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祖国同步成长,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而新主流电影恰好搭建了仪式平台,让银幕内外的 " 青春中国 " 同频共振,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 田广 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新主流影视剧之所以能够 " 圈粉 " 年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年轻观众在 " 青春 " 这一关键点上达到同频共振。从新主流影视剧的创作特点和发行模式可以看出,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出品方、制作方和发行方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譬如进一步类型化和商业化、采用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新形式、内容更加接地气更具生活质感、审美类型的交叉融合、网络平台同步播出等。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在媒介融合时代,90 后、00 后成为文化消费主体的大背景下,新主流影视剧发展的新动态。 付李琢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随着国内电影工业水平不断提升,电影作品对主旋律的表达方式更为细腻深入,年轻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诸如 2016 年的《湄公河行动》、2018 年的《红海行动》、2019 年的《我和我的祖国》、2020 年的《八佰》《我和我的家乡》、2021 年的《长津湖》《中国医生》、2022 年的《水门桥》《独行月球》等影片,充分吸纳了类型片的叙事手段,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与深厚的情怀,在票房、口碑上实现了双丰收,《长津湖》更是打破了影史票房纪录,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书写火热的社会现实 饶曙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现实主义是中国影视创作的底色。广大影视工作者坚持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和方法,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创作出了《奇迹 · 笨小孩》《我的姐姐》《人生大事》等电影、《理想之城》《心居》《老闺蜜》等电视剧,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些影像,以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呈现出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始终洋溢着国人众志成城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雷军 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随着《大江大河》《都挺好》《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等现实主义题材优秀电视剧的涌现,将大量观众重新带回电视银幕前。这些作品的思考点、关注点各有侧重,但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在繁复丰盈的的现实中显示了深刻的迷惘与困惑,展示了从容的期待与希望。如今的现实主义创作如同步入中年,将激情潜伏于内心,少了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多了默默守护遮风挡雨,内在饱满,质地温润,摇曳生姿。 田广 兰州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人世间》以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在娓娓道来的舒缓节奏中,真实地呈现生活的琐碎日常,生动地刻画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深刻地表现社会变革中的人情世态,鲜活展现了一幅极富容阔力和纵深感的时代画卷。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热度,体认到人性的美好。同时,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又折射出了大时代的激荡风云,让我们在回味几代人共同的家国记忆的过程中,将百姓生活史上升到民族大历史的维度加以观照和思考,从而在一种更新的层面上达成个体的身份确认和族群的集体认知。 突破固有程式,正能量呈现新样貌 叶航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主旋律是一个既有内在约定和本质属性,又颇具开放性与包容性,能不断实现自我纳新、动态发展的概念。从以较为直白单一的手法聚焦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英雄模范故事,逐步进阶到注重电影的商业属性、大众的观影心理,进而成功将主流价值、类型生产、工业美学紧密联结,使一开始疆界分明、各行其路的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陆嘉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在疫情的考验下,创作者依旧坚持着对百花齐放中国故事的探索。电影院上映着的《万里归途》《平凡英雄》《搜救》等新主流大片,小屏上《大考》《底线》《胡同》《麓山之歌》等长篇影像叙事的电视剧,纷纷讲述着或弥漫市井人家烟火气或弘扬人民浩然正气的中国故事。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未来也将继续发扬寓教于乐的精神引领作用,创造新的辉煌。 雷军 原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教授 主旋律影视作品努力把历史时代的悬浮意识置换为日常生活,塑造觉醒者、信仰者和奋斗者角色形象序列,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式的生存经验,从历史境遇甄别现实的图景,从角色人物的精神刺丛中纾困现实的症结,丰富文学形态,提升观众对时代发展掌控的信心。未来,艺术消费转化为大众文化实践成为必然,艺术作品要坚持 " 艺术应成为理解生活、表达生活的逻辑 ",坚持 "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标志 ",回望日常理解现实,表现现实,创新艺术作品现实性的感召力。 版权所有 返回适配版 返回电脑端 光明日报社概况 关于光明网 报网动态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光明网邮箱 网站地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