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题材会是下一个主旋律创作风口吗?
作者 / 无念这周五,《扫黑行动》就要上映了。
作为自从国庆档以来,尤其是在整个市场 " 荒 " 了差不多一个月后,首部定档的重点影片,显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尤其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主打扫黑题材的电影。近几年,内地其实涌现了不少类似题材的影片,包括去年五一档的《扫黑 · 决战》,还有即将上映的《扫黑 · 拨云见日》等。剧集方面就更多了,去年火出圈的《扫黑风暴》,更是又一次打破了国产涉案剧的创作藩篱,成为了观众津津乐道的对象。
时光倒回到几年前。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部署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1 年 3 月,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要将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今年 5 月,为保障扫黑除恶工作能继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施行。
那么,未来扫黑题材会成为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新的风口吗?
扫黑题材影视剧盘点
目前看来,不论是电影还是剧集,在扫黑题材方面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先看电影领域,目前已知的已经上映或待映中的作品,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三部影片:《扫黑 · 决战》《扫黑行动》《扫黑 · 拨云见日》。
可以看到,这些电影不约而同地直接以 " 扫黑 " 作为片名,大多讲述扫黑专案组深入各地进行调查,发现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并突破层层阻挠,与幕后的黑恶势力展开激烈斗争,并揪出犯罪分子 " 保护伞 ",将黑恶势力绳之以法、一网打尽的故事。
去年五一档上映的《扫黑 · 决战》,被称为是国内首部以 " 扫黑除恶 " 行动为题材、展现全国扫黑办督办案件的影视化作品。本片也是当时五一档所有影片中最后一部定档的电影,只有短短十天的宣传期。根据网上信息,影片于 2019 年在电影局备案,2020 年 8 月开机,10 月杀青。原定于 2021 年初上映,后调档至五一期间。
从立项到开拍,再到杀青乃至上映,该项目推进的一直都很快,成为了最早上映的一部扫黑题材电影。既展现了中央展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胜利结果,同时题材上的创新也使得它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影片在上映后获得了不少好评,票房成绩也从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后来的一路逆袭,最终成为一匹令人瞩目的年度黑马。去年 5.1 上映首日,影片的单日票房仅排在第六位,四天后已经攀升至第三位,一周后更是升至第二位。最终,影片以档期内票房 1.14 亿,累计总票房破 4 亿的好成绩,走出了一条漂亮的逆袭曲线。
五百执导的《扫黑 · 拨云见日》同样于 2019 年就已经立项,但直到今年 3 月才开机,8 月公开首款海报,并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亮相。或许近几年五百的重心全都投在了拍摄网剧《扫黑风暴》上。电影《扫黑 · 拨云见日》称有望于年内公映,或许也将进一步延续去年《扫黑风暴》引发的热度。
而在电视剧领域,类似的题材显然要多出不少。
去年同样由五百执导的《扫黑风暴》是近几年的一个代表作。该剧集由真人真事改编,故事真实尺度大胆,上线六天后热度攀升至全网第一,豆瓣开分更是一度登上 8 分,成为近年来优质涉案剧的代表之一。
既然提到涉案剧,就不得不提一下涉案剧的历史发展。
在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史上,涉案剧一度曾是最耀眼的类型之一,同时也曾是市场上受众最广的主流剧目之一。有数据统计,在 21 世纪头几年 2003-04 年间,国产涉案剧占到了全年剧集的 30%。更不用说像《征服》这样的作品,豆瓣评分高达 9.1,更是堪称国产涉黑剧的里程碑式作品。
直到 2004 年广电颁发的《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以血腥暴力、少儿不宜等为由,导致涉案剧直接退出了卫视黄金档,并慢慢淡出主流观众视野。随后的涉案剧创作陷入了一段时期的低谷期。直到差不多十年后,有关部门重新提出创作涉案剧的需求,涉案剧才慢慢重回观众的视野。再加上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并再次催生出了一系列收视口碑双丰收的作品。
这其中,扫黑题材的电视剧作为涉案剧的重要类型之一,在近几年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像是《破冰行动》《三叉戟》,都是口碑不错的作品。今年也播出了《对决》《罚罪》这样的剧集,另外,张译、张颂文等人主演的《狂飙》;以及黄志忠、姜武等人主演的《扫黑之拂晓行动》等剧集也都处在待播状态。
整体看来,剧集领域有关扫黑题材的作品似乎要远多于电影领域,因而整体的生态也相对要更为蓬勃一些。而且,不管是电影还是剧集,也都诞生了不少兼具热度和口碑,同时票房 / 收视也都相当出色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该题材在主旋律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位置和引导方向。
扫黑题材不好拍,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囿于尺度、题材、故事原型等多方面的原因,扫黑除恶属于比较敏感的题材,不好拍。
首先,最根本的问题,该类题材不是想拍就能拍的。大多数的扫黑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其实都有官方部门的背书,且故事原型如果涉及到真实案件的话需要由中央政法委提供相应的真实案件改编权。
举例而言,像是《扫黑风暴》,该剧主线均由轰动全国的大案作为原型而改编,且都是由中共中央政法委筛选提供,其中涉及到了真实的 " 孙小果案 "、" 邓世平案 " 等等。即将上映的这部《扫黑行动》,同样由中央政法委提供的真实案件改编。其出品方之一之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其大股东之一是浙江省财政厅;另一个出品方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持股 100%),本文提到的三部扫黑题材电影,出品方里都有该公司的身影。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官方背书以及授权的话,体量一般的公司或者相关创作者,真不一定能拿下这么大的项目。
其次,如何平衡扫黑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尺度,这一点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这类题材往往涉及到较为细节乃至极端的犯罪过程,因而势必会有一定程度的暴力、血腥,甚至权色方面的刻画。如果对作案过程刻画较细致,恐怕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滋生相应的效仿事件;而如果对办案细节呈现得过于细致,又有可能会有泄露相关机密的风险,甚至引发民众的不安。
同时,在人物创作上,对于反派人物过多的 " 灰色地带 " 刻画有可能会混淆观众的认知,但过于脸谱化的塑造又不利于作品真实性的呈现。而且,情节上过分呈现视觉刺激性的场面,诸如血腥、凶案、色情、暴力等内容,不仅会面临审查上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扫黑剧本身价值导向的传播等等。
总之,简单总结就是,不能拍得太过火,也不能太平淡;不能拍得太细致,也不能太粗糙。既要保留作品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又不能让作品完全凌驾于现实真实之上。毕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件只会更曲折离奇,令人难以置信。
最后,回归到创作本身,虽然承担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但该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仍然要满足基本的创作标准和艺术风格。
仅以电影为例。扫黑题材的电影,本质上仍然属于犯罪悬疑片的类型范畴。既然这样,那就应当要满足类型片的基本范式和创作思路。举例而言,一般的犯罪类型片,基本的故事主线其实可以笼统地归类为正邪两派的斗争、善恶的交锋,但是如果只拍出简单的 " 邪不压正 ",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扫黑题材的电影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现人性深处的阴暗沼泽和欲望纠缠。
尤其是,考虑到这类影片背后的反派往往具备 " 位高权重 " 或是 " 实力强大 " 等特点,因此,做出两派人物之间的差异感和对立性是制造张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悬念正式被揭晓前,能否保证影片整体的悬疑气质和紧张的节奏感;悬念揭晓后,又是如何呈现双方的殊死搏斗,以及反派的垂死挣扎 …… 这些结构上的编排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显得十分重要,也成为了这类影片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的主旋律题材也在不断朝着类型化的方向迈进,对于扫黑题材的影视剧来说,案件和故事本身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如何呈现故事的形式和讲述的技巧,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比前者更重要。观众偏爱节奏明快、冲突强烈、人物性格鲜明、场面紧张刺激的作品,既要有环环相扣的设局,又要有抽丝剥茧的破局。如果能有些导演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表达,那无疑是锦上添花。
总之,随着国产电影类型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主旋律题材的不断细分,不同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也应当在满足基本的类型诉求的基础上,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前进。而对于扫黑题材的影视作品,在保证平衡的基础上,始终应当聚焦现实生活的角落,在为普通民众打开一扇窥探社会的窗口的同时,也尽可能传递出作品所蕴含的信念和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些扫黑题材的影视剧只是一个开端。随着未来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常态化展开,希望目前的这批影视作品能给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开个好头,也相信未来市场上会出现更多推陈出新的同类作品,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