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墙角采蘑菇_ 发表于 2022-11-2 17:30:02

11年过去了,《甄嬛传》为什么还在被观众“盘包浆”? ...

热闹也好,冷清也罢,最终紫禁城内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文 | 阿 布
            最近,16位平均年龄62岁的上海阿姨在横店自掏腰包翻拍《甄嬛传》的新闻火出了圈。换作别的剧,评论可能会来一句“时隔多年又翻红”——但《甄嬛传》是个例外——出道即巅峰,巅峰之后又巅峰,距离2011年11月首播已经整整11年过去,一直在被观众复盘又复盘,都盘出几层包浆来了。
                        
            上海阿姨自娱自乐
            IP概念流行起来之后,电视剧大IP并不少见,火个一年半载的也常有,可是长盛十年不衰,反复引发话题,热度从未减退的,似乎中国电视剧发展几十年来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几部,《甄嬛传》就是其一。
            11年前刚播的时候,还只是一些金句出圈,比如“臣妾做不到啊”“贱人就是矫情”;等首轮播完,《甄嬛传》的二度创作反而开始逐年疯长——有做表情包的,有玩谐音梗的,有漫画二创的,有魔性配音的,有剪同人小视频的,还有发展到狼人杀小剧场的……多的是“显微镜看剧”,一看十来遍的“甄学家”。
                        
                        
            这还不止。“甄学”的广阔,在于简直没有《甄嬛传》接不住的社会梗。每每有事上热搜,甄学家们都能从这座宝库里提取恰当的素材来接应,可说周身是梗。打个比方,某富豪大太太将女佣安排给老爷做填房来和姨太太抗衡,评论立马来一句:“这不就是华妃把颂芝送给皇上?”
                        
            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接地气的《甄嬛传》台词也能无缝衔接——对讨厌的人,可用“翠果打烂TA的嘴”;对佩服的人,可说“小X子身上是有点功夫的”;安慰别人,可来一句“你的福气还在后头”。百事千物,都有甄言可作万能下联。
                        
                        
                        
                        
                        
                        
            有网友代入导演郑晓龙口吻疾呼:求求你们放过《甄嬛传》吧,看点别的剧行不行?
            你别说,别的剧,还真的没有这个功能。
                        
            为什么《甄嬛传》能成为包浆王者?精耕细作肯定是原因之一。就拿上海阿姨们cos的“滴血认亲”大戏来说,光这场戏就拍了两天。这方面前人的分析太多,就不展开细说了。但郑晓龙说过一个故事至今印象深刻——他说自己拍戏前先找了个导游,120块钱一天,拉着他在故宫转悠,主要看什么呢?看东宫和西宫距离有多远,看养心殿离皇上早朝的地方有多远,看御花园在什么方位。弄清楚时空方位,对于后来处理人物关系非常重要。
                        
            其实郑晓龙当年执导《甄嬛传》的时候是被同行朋友视为“堕落”的。因为当年古装宫斗剧的比例高达30%,而郑晓龙作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正经八百的正规军,要知道该中心以前出品的可都是《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的拳头产品,主任突然去接拍宫斗剧,显然被认为不务正业。
            其实我也不是在首轮播出的时候看《甄嬛传》的,一开始非常嫌弃它的长度——76集。所以我后来走了个捷径,看的是6集版的美剧,一个通宵刷完了全剧540分钟,以为除掉了水分,保留了精华。
                        
            直到后来我静默在家有的是时间,终于从头到尾刷完了76集,才发现美剧版只是一个大纲,一个梗概,一个bare bone,真的戏肉,都在76集里铺设得满满当当,密集的宫斗你方唱罢我登场,简直没有一集空白。看到这种织锦绣花式的叙事和繁枝茂叶般互相勾连的人物,我才明白郑晓龙那句:“76集剪辑完,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再剪了”——不是在吹牛。
            当年采访郑晓龙的时候,他说他对这个戏最大的期许是传达“反帝反封建”的价值观:“想让大家看到,皇家的婚姻制度就是为了世袭的需要,为了香火永驻,子嗣绵延,非常落后。而皇帝也是这个制度的牺牲品。紫禁城里一片祥和,阳光灿烂,妃子们团结友爱?那不可能。要让观众觉得,一夫一妻制才是社会的进步。别为了锦衣玉食尊严都不要——要是看完电影大家都想当妃子,做小三小四去,那可不行!”
            我本来是不信宫斗剧“反帝反封”的,因为它们常常劝百讽一地让观众沉迷于作威作福与勾心斗角。但当我看到男主的选角是陈建斌的时候,我开始信了。原著里的皇帝是非常俊美的,朝代也不是清朝,嬛嬛更是一进宫就准备升级打怪,忙着笼络皇帝的心。但如今的“大橘”让人一分钟都不曾被假象迷惑——众爱妃与皇上通通真心相爱是不可能的,左不过是那句“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大橘一出场,这反帝反封的调子自然就定下来了。
                        
            再看陈老师演绎的皇帝,不怒自威,如果说有哪一种表情贯穿始终,那一定是“不耐烦”。陈老师是《甄嬛传》成为一部正剧而非宫闱野史的定海神针。纵然故事虚构,也有着本质上的真实。
                        
            而甄嬛,从“莞常在”入门,一路晋升“莞贵人”“莞嫔”“熹妃”“熹贵妃”直到“圣母皇太后”,你说这是一部玛丽苏大女主戏吧,的确不能说不是。但从电视剧对小说的改动来看,甄嬛的人设还是从大女主,变成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恶龙”的例子。剧集借着钮祜禄甄嬛最终想要反叛的,不是哪个皇帝,而是那个只能由皇帝一人一言九鼎的封建王朝。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甄嬛传》最终和《金枝欲孽》形成了“南金枝北甄嬛”的格局——在众多宫斗剧中,唯有这两部是真正算得上“反帝反封”的。
                        
            掐指一算上次看《金枝欲孽》距今都已经快20年了,吓得我赶紧复习一波。复习了才发现,《金枝》的宫斗并不激烈,小小几个回合下来,主角们就败的败死的死。倒是每个人入宫时都带着自己的心愿和任务,而最终收获了完全相反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比方说黎姿饰演的玉莹,人设就是心机女,要为她偏房的娘在主母面前争个面子争口气,结果呢,斗心机失败被打入冷宫,爱上不该爱的孙大人,相拥而卒(还可能株连九族)。
            比方说佘诗曼饰演的尔淳,人设是善良纯真,姐妹三人进宫做义父的人脉,想着未来好协助大业的,谁知道一进宫姐妹内斗就干死三分之二,刚刚怀上龙种连义父也卒,人生目标通通失落,最后带球逃出宫,全场唯一真龙种就此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比方说张可颐饰演的安茜,人设是十年忠仆,心愿是早早告老归田和奶奶同享天伦之乐,结果因此害死奶奶。为了复仇睡了皇帝,结果大仇未报先死了。
            再看看邓萃雯饰演的如妃,宫斗狠角色吧?结果一仔一女都被皇后害死。
            这部剧里完全看不到别的电视剧里常见的“目标——奋斗——达成目标”套路,总是旁枝逸出,拦腰截断。如果说《金枝欲孽》想告诉我们什么,那一定就是《红楼梦》里的那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寂寞深宫,一个渺小的愿望就像微弱的火烛,劝君莫起念,一燃起就是兜头一盆冷水。所有人抱着功名心爱欲心进宫,最终都进了个寂寞,反误了卿卿性命。
            若说《甄嬛传》是热热闹闹的宫斗一场接一场,那《金枝欲孽》就是白茫茫大雪下了一片又一片,拂了一身还满。热闹也好,冷清也罢,最终紫禁城内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落叶归根向何处 发表于 2022-11-2 17:30:59

我刚刚看到35集,也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了

乐家电子 发表于 2022-11-2 17:31:56

有没人和我一样没看过的?

yiwangbaobei19 发表于 2022-11-2 17:33:41

我盘了无数遍的当属地下交通站

Phantasy 发表于 2022-11-2 17:34:49

到现在还在看 好看

anglegirl 发表于 2022-11-2 17:35:27

我看的时候是12年,那时候大肚子,暑假放假,天天在家看甄嬛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年过去了,《甄嬛传》为什么还在被观众“盘包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