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寻找全龄化之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10月29日,中国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正式下映。这一全龄化影片目前收获超5亿元票房,并将于明年在北美上映。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中国全龄化动画作品需求增加,市场正向反馈也引发资本对这类作品的青睐。一方面,中国动画电影在实现商业化的道路上致力于撕掉低幼化标签;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低幼化动画作品与全龄化动画作品各有自己的市场。那么,中国动画电影在突破低幼化方面经历了哪些挑战?目前主要阻力是什么?在国内外市场上潜力何在?《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全龄化动画仍有很大空间
据美国娱乐网站Deadline近日报道,美国电影发行商Gkids已买下《新神榜:杨戬》的北美发行权,这是Gkids继《白蛇:缘起》之后第二次与追光动画进行合作。此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代表中国动画电影角逐奥斯卡。上述影片在部分年轻群体中的火爆让更多人意识到“动画片不是只给小孩看的”。北京天工艺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邹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15年,全龄化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给市场带来了信心,针对年轻群体的动画项目需求量激增。
在此之后,不少动画制作公司把创作目标观众从家庭向转为年轻向。其中,《新神榜:杨戬》制作公司追光动画于2016年开启了转型。
7年过去了,中国动画电影究竟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低幼化?从数据上看,华经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15年至2021年,亲子向动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89%,仅贡献了37%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全龄向动画电影则以6%的数量占比贡献55%的票房。全龄向动画电影数量偏少,但票房爆发力强、影响力高。从内容上看,根据国家电影总局数据,神话传说IP类动画电影备案数仍在攀升。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教师刘书亮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能够看到,中国动画电影作品近些年仍向着全龄化发展,但作品类型却相对单一。整个动画电影领域中,神话改编、传统故事改编成为绝大多数制作公司的选择。“这对制作公司和投资方来说是一种安全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动画原创力的多元发展”。
资金与原创力,缺一不可
在国产动画电影突破低幼化的过程中,资金与作品原创力是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据邹龑介绍,动画电影和动画番剧(日本连载动画电视剧)从制作技术上来说是一样的,但电影要求更高,这意味着打造一部全龄化动画电影成本更高。他举例说,“番剧动画师一周可以做出30秒的作品,而电影动画师一周只能产出2秒的作品。做电影是纯手工制作,而动画番剧借助科技手段加快作品出炉”。制作周期长,加之人力成本高,使动画电影成为一个高风险投资选项。
“先不说电影做完能不能产生爆炸效应,单说把电影运作到院线,第一道门槛就把99%的公司拦在外头。要想撬动近亿元的资金来运作这件事情,难度很大。”邹龑说。此外,2018年与2021年,游戏版号两次暂停发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画电影的变现难度。邹龑表示,由于游戏版号获批困难,动漫通过游戏来变现的手段很难实现,动画制作公司不得不尝试其他方式来变现。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也在寻找更安全的选项。啊哈娱乐动画制片人张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下投资动画电影一般有3种路径:一是紧盯儿童观众,寻找电视动画片中优秀作品,拓展成动画电影作品;二是尽量“讨好”年轻人,比如《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等;三是关注网络播出动画片并将其开发为动画电影。
针对原创力方面,动画人才是核心。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教授王伟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的需要推动了技术和艺术创作的进步。动画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
两类影片在海外均有市场
除了北美市场,日韩观众近两年也日渐提升对中国动画电影作品的印象。《现代商业编辑部》曾刊文称,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作品进入日本市场,更多是因为中国动画电影作品本身质量的提升。
在全球市场上,皮克斯、迪士尼等动画公司在全龄化动画电影制作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在题材上更勇于拓展跟创新,比如皮克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则从内容与画面上满足不同年龄层的期待。
邹龑告诉记者,当下很多中国动画制作公司考虑海外市场。在2019年底,邹龑与团队一起带着原创作品《末世觉醒》去戛纳考察推销时了解到,像中国这种高质量的3D长篇剧集,在国外非常少,这是一个机会。同时,奈飞也在做给成人看的动漫剧集;其次,在国际上发行儿童动漫项目更多,海外对儿童类动画作品的认知比较成熟。
拓宽海外市场的另一方面考量则是回拢制作经费。邹龑表示,“日本、美国的很多大型动画制作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发行,也因此能够实现更大盈利,才有更高的制作经费,产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