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annie 发表于 2022-10-28 03:40:01

真有人看着小说、影视剧就去盗墓的?古滇国考古重大突破,又因为“盗墓”问 ...

近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就在同一时间,探险系列网剧《鬼吹灯之昆仑神宫》第二轮更新——该剧的上一部正是以古滇国为背景的《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让不少网友将二者联系起来。
这并不是考古工作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出圈”。去年3月,媒体直播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时,连线采访了《盗墓笔记》系列小说作者“南派三叔”徐磊,同样引发巨大争议。
在一些网友和专业人士看来,盗墓是严重犯罪行为,与考古工作“势如水火”,此类探险题材小说、网剧有将盗墓犯罪浪漫化、侠义化之嫌;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小说、网剧能以历史为基础,通过瑰丽想象、曲折情节吸引大量读者和观众,激发了更多人对考古、历史的兴趣。


古滇国考古让人想起《鬼吹灯》?
在9月28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河泊所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的河泊所遗址,曾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建筑基址、灰坑、墓葬、河道、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封泥、简牍、铜器、铁器、骨器、玉石器等文化遗物2000多件。目前清理的小部分出土简牍中,已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这些发现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一天晚上,探险网剧《鬼吹灯之昆仑神宫》开播后第二次更新,主角正式“下墓”进入轮回宗墓穴。当昨天“古滇国考古重大突破”登上热搜后,不少人将考古发现与这部小说和网络联系在一起——在小说和网剧中,“昆仑神宫”的上一站正是位于云南的古滇国的“云南虫谷”,主角团队在此找到用于治病救命的雮尘珠。去年播出之后,《鬼吹灯之云南虫谷》点击量已逾10亿次,刚开播两周的《鬼吹灯之昆仑神宫》,目前在豆瓣评分达8.2。有网友评价“原来《鬼吹灯》写的是真的啊”。


考古发现让很多网友联想起小说和正在播出的网剧
将此类探险题材小说、网剧与现实中的考古联系起来已不是第一次。去年3月,媒体在直播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时,就曾连线采访以《盗墓笔记》系列小说成名的作者“南派三叔”徐磊。《盗墓笔记》第三卷《秦岭神树》中描述的“青铜神树”,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近似之处。尽管徐磊在3分钟左右的连线中没有任何不当言论,节目播出后,包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在内的诸多业内“大V”和网友都对此进行批评。
严重犯罪怎能浪漫化?
与此前媒体连线《盗墓笔记》作者相似,此番诸多网友将古滇国的考古发现与《鬼吹灯》系列小说和网剧联系起来的想法也遭遇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直言,真正的历史和考古爱好者,看到“盗墓”二字会“气得浑身发抖”,怎么可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有网友称看到盗墓“气得发抖”
业内人士刘先生注意到网上有一种说法“考古就是合法的盗墓”,对此他极力反对。“考古的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已经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流程。”据业内人士刘先生介绍,考古发掘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不仅有专业设备,复杂的现场还有专家评估,一旦发现存在风险会立即改善方法:“比如《鬼吹灯》里直接用姜汁浇到冰棺上毁坏的做法肯定不可能,要么整个冰棺一起送进实验室,要么保存在原地。”
“考古是保护研究工作,盗墓是严重犯罪,二者怎能混为一谈?”在上海一家私企从事法务工作的龚磊认为部分此类探险题材小说、影视将这一严重犯罪行为“浪漫化”了。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存在多次盗掘、盗窃珍贵文物或造成严重破坏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工作人员查看盗墓者挖掘出的陕西一周代墓地的盗洞(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社)
真有人看着小说、影视剧就去盗墓的?
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王某,2020年5月迷上了《盗墓笔记》,经常在网上和网友探讨这类话题,其网友曾某知道自己的朋友彭某正在寻找盗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M129北朝墓的“投资人”后,反复劝说让王某以“投资人”身份加入彭某的盗掘团伙。
2020年6月中旬,王某前往邯郸参与实施盗掘古墓有关计划,多次结伙作案均无所获,当年7月1日晚再次进入盗洞挖掘时被警方抓获。王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而四川眉山一男子李某看了许多盗墓影视作品,从中学习“摸金校尉”的技术,然而撬开一处墓穴时,被一根雕花石条砸伤致腰部、腿部多处骨折。李某没有盗窃到一件“宝物”,手术费却花了18万元,并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文艺作品能“引人入门”
“讲到考古成就时很多网友就联想到《鬼吹灯》《盗墓笔记》,不恰恰说明它们影响大吗?”今年34岁的卢旭从事财务工作,“习惯看各类报表”的他多年前被这两本小说吸引,“想象很奇诡,而且有一定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基础,让我这种本来对历史完全无感的人,如今每次旅游都会去参观博物馆。”
卢旭记得三星堆发掘直播之后,有文博机构抱怨“同行学者辛苦多年科普和努力,才让部分公众对考古有了科学的认识”。但在卢旭看来,这些小说和影视剧最大的功能就是“引人入门”。他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要是罗列审计报表和数据谁要看?但是包装成商战、反腐的故事,就能让更多人注意到我们专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专业问题首先要吸引公众的注意,大家才有兴趣进一步了解正确的知识。“比如我也会把考古发现跟小说情节联系在一起,专业机构这时如果推出相关的专业科普,我肯定很有兴趣。专业机构如果傲慢地排斥这种关联,反而降低了科普的覆盖范围。”


网剧《鬼吹灯之云南虫谷》对古滇国的想象
尽管“常识性错误很多”,但刘先生并不反感此类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前段时间敦煌招不到研究员的事上了热搜,这种情况其实在业内不少见,但现在大家关注到了。”在他看来,考古是一个很小众的学科,这些小说和影视剧一定程度让小众学科“出圈”,“通过这些作品,普通观众知道了洛阳铲,对考古有了好奇心,也知道‘文物要上交国家’,对我们已经是一种帮助了。”
“可能有人真的因为这些小说起了犯罪念头,但犯罪能实施不能怪在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上。”一些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士也认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特殊题材的文艺作品就能催生犯罪,说明后续教育、普法、相关保护措施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到位之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简工博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rong huisong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有人看着小说、影视剧就去盗墓的?古滇国考古重大突破,又因为“盗墓”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