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湾科技董事长林秀芬与蓝湾壳寡糖氨糖的创业故事
名片:林秀芬,祖籍福建,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福建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曾荣获“福建省优秀企业家”、“厦门十大新锐民企创业英雄”、“厦门健康产业凤凰花奖年度杰出贡献人物”等殊荣,入选厦门市“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位女性”。http://home.top0514.com/attachment/202206/1/875440_16540637304BsJ.jpg
凭高纯氨糖打响蓝湾海洋生物大健康产业
大学期间,林秀芬以应用物理全系第一的成绩毕业,还同时修了第二学位“微机(计算机)”专业,毕业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对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一点儿都不了解的她,为了更好地招商,虚心请教专家,学习氨糖知识并上网调研、查找资料。随着学习和调研的深入,掌握的资讯越多,林秀芬越喜欢这个项目,也越有信心。
氨糖是生成关节软骨和滑液的一种基质,被形象比喻成“关节的粮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虽然美欧早在60多年前便研发、使用了氨糖,但纯度多在80%以下。海洋三所研发的氨糖纯度大于99%,不含钾、钠、氯离子等杂质,易于吸收,没有使用禁忌,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而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高风险,令许多投资人望而却步。终于,有一位澳籍华人听完秀芬的推介,眼睛亮了,表达了投资兴趣。此后的一年时间里,这位澳籍华人七、八次往返于澳洲与厦门之间,就此项目各方面的问题谈判了十多个回合,合同都起草好了,却在签约前一天反悔了。
功败垂成,一年多心血付了流水,林秀芬深陷痛苦,她深知该项目背后的价值——这是个可造福中国1.55亿骨关节患者的项目:过去,中国没有技术,只能把从虾蟹壳提取的甲壳素原材料低价卖给国外,再以百倍、千倍的价格从国外买回氨糖类产品。
“这么好的项目,为啥我不做呢?”她毅然辞去公职,变卖房产、股票、收藏品,创办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产业化生产高纯氨糖”的道路。
2005年底,三个员工,一间二十平方米办公室,蓝湾科技艰难起步。
当时,成果还在实验室里,一个月只能生产不到一公斤的高纯度氨糖粉。虽说海洋三所研究成果很先进,但能不能产业化生产出同样高质量的产品来,却是另一回事。
产业规模化之路满是荆棘,一方面,林秀芬没有现成的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研究、改造到落地需要较长的周期,创业不到两年,林秀芬变卖资产得来的几百万就用完了。
可是保健品的批文及生产许可证还没什么进展。不得已,林秀芬继续变卖资产,她的弟弟、妹妹也抵押房产,老母亲甚至把自己的养老金也凑来帮助她渡难关。
在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傅磊教授等团队的合作帮助下,2007年,蓝湾公司最终实现了高纯氨糖产业化生产。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福建省、厦门市各级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蓝湾。
十载炼就蓝湾壳寡糖助千家万户保肝护肝
在这之后,林秀芬用自己的冲劲和韧劲,磨来多个“不可能”的合作。北京大学翟茂林教授团队被她说动,以低数十倍的价格,把壳聚糖等多项技术转让给了蓝湾科技。在这一基础上,蓝湾科技又融合了北京化工大学等团队的技术,研发生产壳寡糖。
壳寡糖被誉为“人体免疫卫士”,经国内外数十年科研和应用证实:壳寡糖能降低胆固醇和脂肪;预防脂肪肝、肝炎;促使产生肝炎病毒抗体;加快酒精代谢,防止脂肪肝、肝硬化的形成。
2011年,蓝湾曾生产过几小批壳寡糖,主要是用来报批文,剩下的也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试用,当时反馈就不错,有不少人回头追问,但因一直没有采购到符合要求的原料,不得不停产。在林秀芬看来,原料的品质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对原料的要求一定是宁缺勿滥。
在多年寻访无果后,蓝湾研发团队最终决定自己攻克难关,自己做原料。壳寡糖的国家质量标准只有“含量≥80%、分子量322-1610”这两项,林秀芬带领团队提出了高于国标的质量标准,攻克了制备技术上的难题,实现了脱乙酰度≥94%的目标,使蓝湾壳寡糖同时达到了“高含量、低分子量和高脱乙酰度”的三项质量指标。
作为新食品原料,壳寡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益生元,是双歧杆菌促生长因子的一个种类,能调节肠道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林秀芬带领团队将自身研发生产的高脱乙酰度壳寡糖与6种人体常见的益生菌等结合,运用前沿的微胶囊冻晶干燥和包埋技术,研发生产出新一代蓝湾壳寡糖益生菌,受到市场的好评。
近期,蓝湾又推出了耗时四年研究、投入数百万研发资金、被誉为“大脑维生素”的营养补充剂——“蓝湾磷脂酰丝氨酸(PS)”。该成果是由蓝湾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厦门大学共同合作的,为脑力工作者和中老年人提供新的健康服务。科研永无止境,蓝湾研发团队还积极探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抗突变的硒化卡拉胶,将高品质壳寡糖添加到奶粉、蛋白粉等食品中进行配伍研究,不断充实海洋生物大健康优质产品体系。
页:
[1]